标签:
杂谈 |
196【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②。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③。
【注释】
【译文】
【评析】
[水仙子]是北曲双调常用的曲牌,全曲共八句七韵,一般分为三层,即三二三的结构。前三句为第一层写寻梅:“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三句为鼎足对,这是元散曲最常见的手法。前两句可以看做是互文见义的手段,即冬前冬后,溪北溪南,两度履霜,遍寻了几个村庄,突出寻梅的艰辛和对于梅花的喜爱。最好寻到的孤山则梅花故事最多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梅花最受宠爱的地方,故具有典型性。“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是第二层,写遇到梅花,即寻找到梅花时的喜悦。先写味觉,冷风说明当时的气候和季节,也突出梅花耐寒的品性,后写视觉,用轻薄、高洁、半透明的仙女服装来比拟梅花,处在虚实之间,很有神韵。最后三句表达对于梅花的赞赏和无比喜欢的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用典故突出梅花的风神,与开头的寻梅殷切相呼应,结构巧妙。
终篇描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神韵,没有出现一个“梅”字,给读者的感觉却一直没有离开梅字,无论是“孤山”还是冷风吹来的香,还有“缟袂绡裳”都与梅花有关。这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趣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