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74【越调·寨儿令】
周文质
挑短檠①,倚云屏②,伤心伴人清瘦影。薄酒③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闷恹恹④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⑤。西风穿户冷,檐马⑥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⑦。
【注释】
①挑短檠:挑亮短灯檠上的灯。短檠,矮的灯架,比较低贱。 ②云屏:带有云纹装饰的屏风。 ③薄酒:劣等酒,有时也称少量的酒。 ④闷恹恹:郁闷心烦貌。 ⑤多情:多情的人,指思念的情人。 ⑥檐马:古代房檐上挂的金属片。⑦珮环声:佩玉的响声。
【译文】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贫的儒生深夜相思的情怀,与一般描写女子相思的作品不同。“挑短檠,倚云屏,伤心伴人清瘦影”,开篇三句直接刻画一个半夜未眠深思的士子形象。“短檠”是古代贫士读书时用的照明工具,与富贵人家的长灯檠不同,只此二字便点明此人的身份。“挑”是挑亮的意思,点油灯时间一长就结灯花,灯火便一跳一跳的,昏暗不明,就需要用东西把灯花拨弄一下。挑完灯花后便百无聊赖倚靠屏风坐着,这时一瞥眼看见屏风上的人影很清瘦。这三句在行为动作上有先后,属于写实手法。“薄酒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是倒叙,是自己睡了一觉醒后的动作和感受。喝酒不多故容易醒来,而想要做个好梦都没有成功。斜月暗示已经到下半夜了,“为谁明”三字和最后一句在意脉上有内在的联系,都需要仔细分析才可以理解。因为他在考虑:月光是在为谁照明呢?难道是为她?这可能是偶尔出现的思维,因此才会产生最后的幻觉。“闷恹恹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写其专注多情,几乎听了一夜,盼了一夜。“西风穿户冷,檐马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最后几句是一个小细节:秋风穿过窗户,屋檐上的风铃响了一下,于是他怀疑是她来了,是戴的佩玉的响声。最后的小细节极其精彩,刻画出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形象。全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的描写和刻画,表现一个男子深切真实的相思情怀,人物形象很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