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172

(2016-09-07 16:43:46)
标签:

杂谈

172【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警世

曾瑞

有见识越大夫①,无转理楚三闾②。正当权肯觅个脱身术③,那的是高才处。 老孤,面糊④。休自待虚名误。全身远害倒大福,驾一叶扁舟去。烟水云林,皆无租赋。拣溪山好处居。相府,帅府,那⑤与他别人住。

【注释】

①越大夫:指春秋是越国大夫范蠡,和文种共同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灭吴,其后便辞官,泛舟五湖,经商致富。 ②楚三闾:指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不满政治黑暗,见国势衰微,悲愤投江而死。 ③脱身术:脱离官场险恶的办法。 ④面糊:指不介入政治斗争而装糊涂。 ⑤那:通“挪”。

【译文】

       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真有见识见机而行,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不知灵活处世投江牺牲。正在当权的时候如能寻找脱身术,那才真是高人真有才能。年老而且势力又孤单时,则要装糊涂东南西北怎么都行。不要因为个虚名耽误自己的人生。全身而远离祸害才是最大的幸福,像范蠡那样驾一只小船到五湖中自由航行。美丽的山水云烟,都没有租赁税赋这些名。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居住而享受自然美景。什么相府,什么帅府,都让给别人去享用。

【评析】

       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后通常选择积极入世,倡导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气节,提倡“文死谏,武死战”的献身精神。元代知识分子基本不主张这种精神,而以避祸远害,保全生命为明智之举,因此陶渊明、严子陵这些隐士大受推崇,而范蠡、张良也备受赞扬。这与元代政治黑暗,最高统治者是异族有直接的关系。本篇便是这种思想倾向的典型。

“有见识越大夫,无转理楚三闾”,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主旨,范蠡能够急流勇退谓之知机,最后寿终正寝算是圆满的人生。而屈原则过于执着而不能够在思想上灵活一些,转不过弯来,最后投江自尽。为那样的政权和国君不算有价值,这是作者的认识。因此他提出“正当权肯觅个脱身术,那的是高才处”。在当权的时候寻找退路,为自己找个安身之处,这才是聪明人。“老孤,面糊。休自待虚名误”,如果年老而且没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则不要是非太分明,遇事要难得糊涂,这虽然好像没有原则,但在很多问题上,其实并不都是原则问题,因此小事糊涂为好。“全身远害倒大福”是全篇的主题,能够躲避开祸患而保全身心性命,即正常死亡而不死于非命,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反过来看,元代政治斗争比较激烈,每次大的政治变动都会杀一些政见不同者,故作者这样写。“驾一叶扁舟去”是范蠡的生活方式,也是所有可以退出官场的智者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烟水云林,皆无租赋。拣溪山好处居”,这些地方无人来争,可以选择一个自然风景好的地方而享受人生之清福。“相府,帅府,那与他别人住”,那些豪华富贵的什么甲第豪宅,都让给别人去享受。那么你自然不在风口浪尖上了。这样的生活才是大自由,大幸福。这种观点在元代文人中很有代表性。

3ϴ1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