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43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
蜀僧仲濬公抱着名贵的古琴,走下西面的峨嵋山峰,为我演奏美妙的琴音。只见他挥手弹拨洋洋洒洒,我如同听到千峰万壑中的松涛之声。品味着这悠扬的乐曲,我的心好像被清澈的流水洗过一样愉悦轻松。袅袅的余音如丝如缕萦绕在耳,竟和薄暮时庙里的钟声产生共鸣。不知不觉间已日近黄昏,碧色的远山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之中,灰蒙蒙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注释】
[蜀僧濬]即李白《赠宦州灵源寺仲濬公》诗中所云的濬公。
【评析】
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李颀、李贺、韩愈等都创作过表现音乐的诗,在描摹音乐效果上自有千秋,各逞异态。李白此诗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着重写听琴时的主观感受,而不对琴声做客观细致的描写。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李白是主观抒情性的诗人。
开头两句叙事,点明演奏者的身分和琴的名贵,为其演奏效果的美妙张本。颔联正面描写弹琴,作者用白描手法来写,“一挥手”写刚刚演奏时的神态,简洁而生动。“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深沉的音响比喻琴声,形象地表现出音域的宽广和音色的浑厚。喻守真说:“此诗但用‘万壑松’三字,已将琴音之妙托出,这一联用双著齐下法,一写弹者,一写听者。”分析得很有道理。“客心”两句写听后的主体感受和余音的悠长。“洗流水”把“高山流水”的典故消融其中,混化无迹。不作为典故来读亦通,作为典故理解则更妙。“霜钟”一词也有如此艺术效果,足以显示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暗示琴声的感人力量。弹者的高超技巧和杰出的音乐才能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并给读者以丰富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情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