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之叹
(2024-01-18 19:54:04)分类: 史海钩沉 |
李
幸福是什么?
对即将临刑前的李斯来说,幸福就是领着儿子,牵着黄狗,一起走出上蔡的东门外去追逐狡兔,闲看行云流水,静观花开花落。
然而这一切,对即将赴刑的李斯而言,却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唉,早知如此,悔莫当初啊!
如果当初学成之后,继承师傅荀子之路,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以他的才学,难道就不能成为一代宗师,名垂青史吗?
然而,他选择了西行,选择了游说秦国,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学成帝王之术后,他放眼天下,审时度势,看到东方六国都很孱弱,没有可以为之建功立业的君主,只有西方的秦国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能力和实力。于是毅然辞别荀子,西游秦国,有幸成为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的家臣。
他以出众的才华深得丞相厚爱,经过丞相的引荐,得以游说秦王,拜为客卿。立足不久,因一桩间谍案的告破,秦国又掀起了一场“排外热”,要求把秦国之外的所有客卿都驱逐出境,李斯当然也在被逐之列。他以一篇《谏逐客书》,名扬天下,令秦王佩服得五体投地,终于转危为安,一路擢升为廷尉,直至丞相。从此他倾心辅佐秦王,设郡县,废分封,毁兵器,焚诗书,修法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建筑离宫别馆,平定四方诸夷,终于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大秦王朝的建立,李斯可谓功不可没。
由此,李斯终于实现了他的“仓鼠之志”,位居百官之首,权倾朝野,红极一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郡守,其余儿子都娶秦皇室公主为妻,女儿全都嫁给秦皇室公子。
一次,李由休假返回咸阳,李斯在家设宴为其接风洗尘。百官之长都来祝贺,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望无边。此情此景,令李斯感慨万千:“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他想起了师傅的教诲“物忌极胜”,物极必反。“我能一直位极人臣吗?我的归宿又会如何呢?”每每扪心自问,他都隐隐有些后怕!
直到沙丘政变前,李斯的人生都是非常成功的,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无人能出其右!
沙丘政变,篡改遗诏是李斯人生的拐点。他从此一步步陷入宦官赵高设下的圈套,直至腰斩于咸阳市上,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和胡亥密谋篡改遗诏,杀害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李斯开始还坚决反对,但是他经不住赵高的口蜜腹剑,威逼利诱,害怕失去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步步踏上了胡亥和赵高的贼船。
赵高假借李斯之口,由李斯亲自宣布拥立胡亥为帝。赵高和胡亥密谋逼死扶苏、蒙恬、蒙毅兄弟后,又杀害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十个姐妹,大肆屠杀先帝的忠臣。身为丞相,李斯理应劝谏阻止,防止二世政权一步步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即使不能阻止,也可以急流勇退,归隐山林,起码不要沦为他们的帮凶。
贪图富贵,利欲熏心的李斯是可怜的,也是可恶的。他的可怜,在于他明知赵高心怀叵测,胡亥近乎白痴,不可理喻,不可信任,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却甘愿被人当枪使。他的可恶,在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利令智昏,助纣为虐。
当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向西,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直奔皇城咸阳之际,李斯的儿子李由无力阻止。赵高暗中指使朝廷屡派使者前去查办李斯,指责他位列三公,却不能平定叛乱,大有通敌之嫌。李斯深感恐惧,却又害怕丢掉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于是就曲意逢迎秦二世,与赵高之流狼狈为奸。
当初沙丘密谋,李斯虽然是直接参与者,但赵高知道李斯当时是情非所愿,所以对他一直心存戒备,几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他给李斯挖了个坑。二世闲着的时候,赵高不让李斯前去进谏,而专挑二世正要安寝取乐的时机,才让李斯前去。如是反复,令二世大为光火,从此更加疏远李斯。可怜的李斯早已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却浑然不知。
秦二世整日深居后宫,闭目塞听,淫荡无度,不理朝政,李斯无法进见。于是想着要上书二世,弹劾赵高,但为时已晚。二世已经完全信任赵高,而且把弹劾之事全部告诉赵高。赵高乘机进谗,诬陷李斯和他的儿子以及宾客们造反。秦二世竟然直接交给赵高处置。李斯被捕下狱。
手无缚鸡之力的李斯,哪里经得起赵高的严刑拷打,为了苟且偷生,只得含冤认罪。他曾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行走天下,由无名小卒而位极人臣,再说自己根本没有谋反之心。于是再次上书二世,企求得到赦免。岂料奏书落到赵高手里,被丢弃一边,不准上报。
老谋深算的赵高,指使手下爪牙,一会儿谎称是朝中御史,一会儿冒充侍中大夫,轮番前去审讯。李斯改变口供,据实回答,就用重刑拷打。可怜的李斯哪里辨得清真假!后来,秦二世派专案组去核查,李斯以为来的人和前几批一样,始终不敢改变口供,只能含冤认罪。
最终,李斯被判处死刑,腰斩于咸阳街市上,并夷灭三族。
呜呼哀哉!
是李斯无智无谋无能乎?非也!利令智昏,贪图富贵,忠奸不辨,心存侥幸而又恃才自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