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追剧《余生》,甜蜜的情愫,养眼的颜值,令人愉悦。
门外传来问声,“要吃橘子吗?”,“不要”。眼光从屏幕移到老男脸上,觉得多看他几眼都不爽。
饭桌上对话:
:你怎么也这么肤浅,一把年纪追起偶像剧?
:不可以吗?白天俄乌战,上海疫情,搞得心烦,出门也只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晚上看看青春片,心情好,像看鲜花一样。
:现在剧中的帅哥、美女都是滤镜滤出来的,我们年轻时的帅是真帅。
:?
:我那时如果不帅,你会要我?
:我年轻不懂事,弃了有才华的,要了一个快耗品。
:你吹吧,那你现在该懂事,还看这种剧?
:我愿意。
人就这样,喜欢虚实不分,明知假的也沉浸其中,因为现实是复杂和有缺陷的,虚拟世界才理想和完美。
2.
现在,微信点赞变成了朋友间重要的一种心意。
据说男女朋友关系,特别在意谁给谁点赞,因为错过几次点赞,或者点赞了女朋友闺蜜的自拍照,俩人吵架闹到分手。微信变成了男女关系的生态破坏。
原先,我没有在朋友圈点赞的习惯,主要害怕一件事:随意点赞后,别的朋友难免会看到,可能会想,为什么她点赞这个人,却不点赞我发的朋友圈?难道我们交情不夠?
我做不到雨露均占,干脆当作没看见。
时候长了,也玩不起这种消失,好像我特别冷漠似的。
但我实在讨厌有些人在朋友圈的喧扰,你的一举一动干嘛要告诉我们,你还一天发多次,我点赞了,没有意思,不点赞吧,好像欠你个人情。尤其是man,频繁地现身,怒怒叨叨,真是矮化了男人,心里瞧不起这种背时鬼朋友。
我一年半载才更新一次朋友圈,而且夫妻之间从不点赞。只是我每发一次朋友圈,下面就得跟着自己的回复:谢谢姐妹们的点赞;
再次谢谢大家点赞;祝福我的朋友们……。发条朋友圈,搞得像开演唱会一样,要出来谢幕好几次。
3.
喜欢看博友彼糖一的文章,前几天说她受刺激了,见楼下保姆在光天光日下疟待老人,她想去干涉又怕原因不明反坏事。
理解彼糖一的纠结,欣赏她的理智。
尔后,她又发新文,说疟待老人的那人不是保姆,是老人自己的女儿,这下,我受刺激了。
如我是那位老人,我就一头撞死,我不饶恕自己,饶恕女儿。
那个女儿一定忍耐到了极点,否则不会轻易打骂失能母亲。很多服待老人的亲人,长期负压,有走在老人前面的,也有患上抑郁症的,这种人间揹剧并不少见。
人一旦失能,脑子也不会清醒,不作死是不可能的。
一头撞不死怎么办?真撞死了又怎么办?都等于“杀”了女儿。
想起前不久看的米国片《亲情无价》,说的是一位精英家庭的女主人,癌症后期,其夫哈佛大学教授,为躲避压力,在外沾花惹草,女儿为照看她,沮丧地辞去高薪职业,一家人矛盾重重。女主人爱丈夫和女儿,决然了断了自己,但丈夫和女儿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中。
有句话叫不要脸地活着,也许到那一天,你别无选择,不要脸地活着也是坚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