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热烈的幻觉
(2012-01-30 00:46:17)
标签:
周末画报时装纹身文化 |
大卫.芬奇导演的《龙纹身的女孩》正在热映,电影由推理小说改编而成,原名为《憎恨女人的男人》,后因当中的黑客女生伊萨贝尔·莎兰德与她的龙纹身实在叫人难忘,遂正式更名。人类社会对于纹身的恐惧、迷恋、偏见等复杂心态其实从未褪去。在现代文明史中,纹身也从没有因为历史悠久便甩掉前卫和叛逆的标签。 当Nicola Formichetti将全身布满纹身的Rick Genest推到大众面前时,纹身所代表的神秘;所能引起的震慑,和初始时几乎无异。
精神升华的意愿
除却是古代的刑法手段之一,自我意愿的纹身或刺青几乎附有精神升华的高贵意味。崇尚图腾、信奉神秘主义的原始部落里从来纹身盛行。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就以整整一个章节记录了巴西卡都卫欧人的纹面习俗。这些印地安人的绘画造诣仿佛与生俱来,他们使用一支竹片即兴作画,在面部描绘不对称的藤蔓图案,穿插以精致几何图形,只有部落里贵族才配拥有这样的面部刺青。比起一般研究中恐吓敌人或者消解饥饿这样的表象解读,列维-斯特劳斯首先引用了卡都卫欧人自己的话:“使身体处于自然状态,这简直与野兽无异。”这些刺青给予了土著以人的尊严,完成了由自然向文化的过渡,由愚蠢的野兽变成了文明的人类。在作者的阐释下,这种古老的习俗背负了神圣的功能——人经由此种艺术的媒介,拒绝成为神的意象的影子。
但凡决心、激励、解脱、希翼,都可以靠纹身记录或寄予愿景,而在古老文明中,纹身这种神秘的习俗自有其不同的指向和阐释意义。在一些东南亚和非洲传统的部落文化中,文身则被视为告别青春期的成年礼。中国古代各地皆有纹身习俗,福建境内就文身成风,在那里,原始巫术盛行,闽越土著们傍水而居,习于水斗,他们以蛇为祖先,自称蛇种,视蛇形为图腾,十分膜拜。他们原始巫术也是“模仿术”的一种,剪去头发,在身上纹蛇形图案,模仿蛇类以吓走水怪。 《汉书·严助传》中就有记载:“(闽)越,方外之地,劗发纹身之民也。”与卡都卫欧人塑造“非自然”的意愿不同,闽越人的纹身反倒是虔诚地寻求与自然间的关系,祈望自然的庇护。中国古代的纹身风气也能从著名小说《水浒》中窥见,林冲、杨志等人是遭受了额头上的刺字刑法,燕青、史进、鲁智深等人则是自愿刺上大面积的“花绣”,图案涉及龙、豹子、虎、飞天夜叉等,这些也正是中国式文身的经典图案。
无论意愿为何,如穿衣描妆一样,纹身中自我塑造的功能不容忽视,这塑造是以身体为画布,完成不可逆的最终改造。纹身重塑肤体外型和施予感官的痛楚不但是对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挑战,也往往承接了不受天意左右,自主命运的意象。日本电影《妖艳毒妇传:般若的阿百》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近似于怪谈的故事, 艺伎大百与同样身世坎坷的落魄浪人恩田新九郎相恋,本打算打劫钱币场老板的金块后私奔,却不幸落入圈套被捕,新仓被斩首,大百被凌辱后流放佐渡岛。原本受尽苦楚的弱势女子遇到了女刺青师,后背纹上了女鬼般若的图案,也由此化身为复仇女神,由受虐者变为施虐者,最终用同样的方式割下了仇人的头颅。
同样,谷崎润一郎24岁时的第一篇小说《刺青》也涉及到类似情节,小说在甫一开头就点出当时纹身的蔚然成风:“当一个人要到茶街柳巷去寻欢。会挑选身体纹上花纹的汉子作轿夫,吉原和辰见的艺技就爱身上有可以自傲的美丽纹身的哥儿。赌窟的常客、救火队员、商客,甚至武士,全都求助于“刺青艺术”。”在小说中,纹身师清吉仿佛上帝,他选择对象,选择图案。以上帝造物般的傲慢,决定了一个青涩的年轻艺伎的命运。他使她变成背上纹着巨型雌蜘蛛的妖娆女人,拥有“令所有男人都成为牺牲品”的能力。 小说对于刺青的过程有着深切的虐恋式描写:"……(清吉)用笔尖在她背上细细描画,然后用左手的拇指、无名指和末指掂着笔,用他的右手拿起针,沿着绘画的线条挑刺。清吉现在热恋着这年轻姑娘纯洁的肌肤,就好象刺青师的心灵注进了那构图中去,每注进一滴朱砂,就象他自己的一滴血注进了那姑娘的身体。"
纹身的两种主要流派
这样细致的描述也如尖利的刺针,带来混合痛楚和快感的阅读体验。有着深远刺青文化的日本,最为偏爱身上有着纹身烙印的妖艳女子形象。她们温柔缠绵,也刚毅冷酷,美丽的身体里潜藏着残暴和阴暗。她们是男人欲望的折射,也是日本阴翳文化的集中体现,刺青的过程就是伤害肉体的过程,但它也给肉体带来混合享受和自恋的非常态体验。这样的体验在传统的技艺下展现得尤其淋漓,《刺青》就相对细致地表现了日本传统的刺青技艺:刺青师用前端装有排针的细长竹棒作为刺具,一手执毛笔,醮一些颜料,然后将毛笔横夹在手指中间,按住刺青者的肌肤,另一只执刺具,在毛笔上沾一些颜料后,开始一下一下刺入肌肤,每刺一下,都能听到针尖刺破人的肌肤时那种独特的声音, 对一个有经验的刺青师来说,这声音也是判断用针深浅与手上力道的依据。日本传统的纹身图案则是浮世绘图案,盛行于江户时期。“浮世”二字是佛教用语,本意是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飘渺无常,泛指社会百态的林林总总, 浮世绘便是指日本的风俗版画,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浮世绘色彩鲜艳,无论是古代典故、山川河流,还是庶民阶层町人、武士、俳优等赏花饮酒享乐优游,均能入画, 一派市井繁华,热闹非凡。日本传统纹身便是在全身刺上浮世绘作品,彻底将人体变做精美的艺术品,这样的纹身艺术也被称为Horimono ,江户时代,不少妓女就用这样颜色丰富的纹身增添自己的魅力。日本黑帮也以纹身为标识,据说日本最大黑道团体山口组里,无论男女,人人都有这样布满身体的刺青画作。
纹身的另一重要流派便是美国传统纹身。与神秘的远东或者部落之地不同,美国流派纹身的发展脉络更贴合潮流文化,与其说纹身是参与者一厢情愿对于美的追求和羽化成蝶的自我意愿,毋宁说它更是一种平面与装饰艺术。1891年,第一台纹身机在美国取得专利,这一发明改变了刺青的历史,也是“刺青”与“文身”的分野。刺针入肤的声音被单调乏味的机器声所取代,受虐与施虐的仪式感也消失殆尽。美国开始成为新文身图案的发源地,它的缔造者是能以航海接触到异域文化的水手们。1691年后,水手威廉.丹尼尔从南太平洋将“文身的王子”带回伦敦展览,一时轰动欧洲。长年航行海上的水手们寂寞难耐,便也学起土著开始在身体上作画,表达爱情与战争的图案也成为了传统水手图案。而水手Jerry更被认为是美国传统文身图案的宗师。从小接触文身的Jerry在18岁时成为一名美国水兵,他以军中与海上生活为灵感,将日本神秘主义及高超的文身技术和美国水手反叛的态度相结合,创造出线条粗旷,色彩鲜艳的图案。二战之后,Jerry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的唐人街开了一间文身店,成为当时第一家文身工作室。可惜的是,Jerry不爱拍照,也没有撰写任何回忆录,一生用过的7架文身机器在他逝世后都无处寻觅。据说,有博物馆出百万美金找他生平用过的文身机器,不过,连他的亲人都不知道机器的下落,但这并不妨碍生意人们继续在Jerry身上挖掘商业价值,Jerry的版权被购买,打造成潮牌Sailor Jerry。在美国,包括Ed Hardy在内的许多文身师品牌也进军服装业,成为商业潮流品牌。
装饰身体的艺术
在早期人类社会,文身背负了甄别阶级的社会学功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身体的艺术。正如上文所表述,这种艺术背后,自我革新的意义重大,然而日本文化将这样的意愿艺术化地虚夸为实。更多时候,它是只是弱者一厢情愿,永远无法实现的幻觉。同样在《忧郁的热带》中,列维-斯特劳斯记录到,在印地安人第一次看到入侵的欧洲战船后,船员们注意到第二天土著的身上就有了锚状主题图案,有个印第安人甚至在他的整个躯干都绘制了细节详尽的军官制服,扣子、袖条、外套燕尾、佩剑的皮带等等都都俱全。而全身文了欧洲军官服的印第安人也无法成为对方,他只变成了自己希翼的投射,一件欲望对象的赝品。如果说文身真能接近灵与肉的升华,那也至多体现在纹身时暂时自我施虐的痛感与文身者自认为不同于主流的自我优越感。
这两者中体现的恋物、自恋、叛逆心理都是时尚的钟爱要素,无怪乎时尚界颇爱借用文身这个载体来表述自我。最近极端的个案是,Rick Genest以彻底摧毁庸常外壳的行为被时尚圈猎奇,布满全身的恐怖文身随即变成前卫和另类文化的时尚符号。但更多的设计师选择不借用被异化的他者,而是将文身融入设计,供着装者轻松体验另一层肌肤。1971年,日本设计师Issey Miyake首次亮相纽约,带来了自己的紧身衣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他将摇滚巨星Janis Joplin和Jimi Hendric的图像进行日本传统浮世绘式样的描画,印在肉色的弹性连身衣上,宛若一层现代浮世绘文身外衣。1989年秋冬系列,钟爱文身主题的Miyake再次推出“Tattoo Body”系列。这次,他选择了有着部落风格的装饰性文身图案,这些留存在人类古老文明之中的符号印在合成纤维外衣上,就好似在现代人的皮囊之外包裹出一层土著的、原始的皮囊。相比倾向哲学思考的日本设计师,自言钟爱运用水手条纹、紧身衣和文身的Jean Paul Gautier则将文身图案视为以粗俗挑战高雅的武器。在他的2008春夏高级成衣系列中,印有文身图案的丝袜成为模特双腿最惹眼的装饰,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请文身艺术家在模特身上绘制一次性图案,穿着荡漾着亮片流苏的渔网裙装的模特款款而来,高至上臂的肉色手套上却绘制着青色的日本风格刺青。转过身来,更是让人深吸一口大气,裸露的背部是一大片浮世绘风格的美人鱼刺青,眼前的模特也化身成艳魅绝代的人鱼妖女,淫荡与高贵、风情与诱惑,因为文身的参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戏剧化的展示。在本季春夏的女装系列中,Gautier又玩起了文身游戏。日本黑道风格的文身贯穿了整个秀场,从惯用的紧身丝袜,到内衣、高跟鞋、颈饰,设计师统统施以华丽文身,实现衣着装饰和人体装饰的双重呼应。除了这样醉心纹身图案的设计师,偶尔玩票的也不在少数。Rodarte在秀上为模特绘制过一种形同于毛利人传统,以点、线勾绘出的复杂图案,结合了非洲人粗犷的线条和图腾,营造出部落风情。在2011年春夏男装周,Marc Jacobs也在Louis Vuitton秀场力推文身。他邀请到纽约知名文身师Scott Campbell设计了一系列带有“LV”Logo的图案,不但一次性绘制在男模的颈部,还推出了印有此图案的刺青手袋。2010年春夏,连素来打高雅牌的Chanel也在秀场模特身上玩起了文身装饰,图案是十分贴合品牌形象的珠宝状装饰,为了满足客人无负担的体验需求,品牌更推出文身贴纸,简单使用,方便一次出轨速成妖女、叛逆女,洗净后就可以重做天仙。
在章节的最后,列维-斯特劳斯这样总结卡都卫欧刺面习俗:“在这个迷人的文明里,美女以她们身体的化妆来描绘出社会集体的幻梦,她们用化妆来赞颂那个黄金时代,因为她们没有其他符号体系足以负担起表达的任务,这个黄金时代的秘密在她们赤裸其身时即表露无疑。”以改造自我身体为初衷,文身可视为别无他法的人群唯一能够实施的变革,在这样一种热烈的幻觉下,无论成功与否,也掩含着信仰的力量与坚持。而时尚对于文身装饰性的取用,让人终可以通过第二层皮囊的视觉把戏来体验第一层肌肤的改变。这是一种摒弃了火辣的痛楚、自我牺牲和不可逆决绝的异变,最终,信仰和神秘主义被拆解,被抛弃,纯粹享乐完全无害的取向又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