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文学 |
当年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的生活,会怎样?
我的青春谁做主?
十六、七岁开始的原始记录,四年大学记了160余万字,除了个别错别字,一字未改,堪称原汁原味。
1981年3月3日(星期三)
今天又碰上一件倒霉事。
第二节下课铃一打响,班长就来找我了。
她说:“某某”我跟你说件事。”
“说吧。”
“我们准备叫你当历史科代表。”
“我还以为有啥好事呢,我不干。”我当即拒绝了。
“为什么不干呢?有什么原因?”
“不干就不干,反正是有原因的,不过我费事说了。”我答。
“你说出来嘛,到时我可以和别人商量,换另外一个人。”
嘿,我就怕你去跟班干们说,到时班干里又有人去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我岂不是遭殃?我心想。
她又一次追问我为什么不干,我就是不说。这时。她好像怕我怀疑是她提出让我当科代表的,马上解释说:“不是我说的,是他们提出来的,让我来传达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为什么老师和同学老是盯着我不放?上学期我和林紫雯同桌,两人相处得很好,后来硬是把我俩调开,故意捉弄我。之后,男班长又怀疑我们几个人是否对班干们有意见,弄得我们哭笑不得。这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又来个差事。对这个差事,能顶就顶,顶得住更好,顶不住只好从命,我深知鸡蛋是碰不过石头的。
过了几天,学习委员宣布了历史科代表的名单,终于不是我,庆幸!
1981年3月5日(星期四)
下午放学一踏进家门,就见阿姨和一个小伙子在聊天,看我一进来,他们的话题就转了,也许是我使他们的雅兴消失了。
阿姨说:“这个大学生怕羞,回来不叫人的。”
“她是大学生啊?!”男的说。
听他的口气,似乎不相信,我也不理睬,朝这位“尊贵”的客人笑了笑,算是打招呼了。
推开我房间的门,妹妹就向我报告新闻了,不出我所料。
妹妹说:“那个人说要和阿姨交个朋友喔。阿姨说,既然要交朋友,就该把你的情况老老实实告诉我。”
我急于知道事情的原委,催着妹妹往下说。
小伙子对阿姨说:“我每月工资只有45元,不过,我不会计划,要是你愿意的话,我把45元钱交给你,让你替我计划计划。”
多么含蓄的表白。我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接着,小伙子又对阿姨说了他的家庭情况,说他以前是个红卫兵,参加过武斗,抄过革命干部的家。多老实的剖白!
这人是建筑工人,参加我们这栋楼后面的大楼建设,到我们家只需要2分钟,要不他俩怎么会认识呢?
这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长得一般,但嘴巴比泥鳅还滑,他戴的是一顶鸭舌帽,标准的工人老大哥的帽,盘腿缩成一团而坐,形象并不怎么好。不知他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竟主动提出和我阿姨交朋友。
偶然中得到的素材,凭着自己一分钟的灵感把它记下来。
1981年3月6日(星期五)
今天没什么好写的,只从昨天收到冯锦泉老师的信中,摘一段出来,作为对自己的勉励和学习描写的手段。
“连日阴雨绵绵,春寒料峭,在室内使人产生一点闷意,我信步到阳台,但见远处一片粉雨银纱,朦朦胧胧;近处的一棵长青树,却开满点点黄花,十分清雅,我们家的一盆兰,更是得天独厚,一枝独秀,亭亭而立,幽香可闻,使我闷意顿消。
余兴未尽,回到房内顺手翻阅宋词选,黄庭坚的《清平乐》写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是的,古往今来,试问有谁能把春天留住?春姑娘她悄悄的来到人间,又悄悄地离开人间,年年如此。我们唯有趁着还年富力强,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多做些对人有益之事为上,别无它思矣。”
冯老师的来信,文笔实在了得。
1981年3月11日(星期三)
从3月5日开始,那位我不知姓名的小青年,下午三点左右就准时来敲我家的门。阿姨还在床上睡觉,听到敲门声,马上起床穿衣服,总是习惯地问一声:“谁呀?”
“我”
“等一下”
那小青年只好立在门口等,等阿姨穿好衣服,才去开门,把他请进来。
来人进门后,阿姨总是倒水给别人喝,接着顺手把我的房门关上,这样既不影响他俩讲悄悄话,又不影响我看书学习,真可谓一举两得。不过,在阿姨看来,怕我听到他们讲悄悄话才是最重要的一条。
每当阿姨关上门后,接着就是他俩的轻微话语声,我光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他们讲话的内容,只好继续看我的书。有时看得眼睛疲劳了,想起他俩还在说话,好奇心驱使我来到门边,把耳朵紧贴在门上,想偷听他们谈话的内容,只可惜他们的声音实在太小,我终究一无所得,只好又回到原位上看我的书。
5点钟过后,那小青年离开了,我才有了开门出去的机会。打开房门,来到那青年走动过的地方,但见地上是白白的石灰粉末,还夹杂着黄土,每次都是这样。他毕竟是个建筑工人,反正搞脏我们家的地,也不用他打扫,于是他满脚泥、水就踏进我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