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冲动写一篇关于海参的文章,是因为实在看不惯一些无知的信息荼毒老百姓。
今年中秋节前,笔者先后读了两篇关于海参的离谱文章,一篇是某记者称:“近日在济南等地多个海参市场发现,仍有不少商家在销售卫生部已明确禁止的“糖干”海参,一些劣质海参加盐、加糖、加胶已导致添加物超过自重四五倍。“一斤海参半斤盐”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的不良商人甚至使用有毒的火碱来让海参保鲜。”一时间,微博上骂声四起,纷纷谴责。
殊不知,海参虽贵为海味“八珍”之一,并因对身体有诸多好处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烹制起来却是不易,一般老百姓要不上酒楼吃,要不直接买发好的海参来加工,购买干海参还是以餐厅酒楼等专业人士为主,市场上劣质海参那么多,难道餐馆的采购都是草包不懂选材?什么一斤海参半斤盐,这假新闻也太假了,都说纸包不住火,我就不相信半斤海参能包住半斤盐,理智一点的食客都不信,可能就只有那写文章的记者和发文章的编辑信了。
另外一篇文章则是在飞机上读的,说是做一个菜叫“西瓜鸡”,其中用海参来增香是特色。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海参不管是鲜活的还是干货,本身几乎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哪里有可能起到香菇或虾米、干贝等食材的增香作用?笔者猜想,肯定不是作者写错,一定是打字员打字的时候打错,编辑也没有校对出来,才会有这样的乌龙球滴。
牢骚发完讲点实用的,海参的功效究竟有多好,笔者就不考究了,喜欢的朋友自己去上网搜索一下就一大堆,反正爱往那方面暗示都可以。但挑选方面则不能靠网上的资料了,首先要选品种,市面上常见的海参有刺参和猪婆参两种。好的刺参一市斤要七、八千元,好的猪婆参一市斤只要六百多,两个品种的口感上比较,刺参要脆、弹牙一些,功效方面可能刺参也要好一点,但是笔者属于穷汉,喜欢廉价的“猪婆”。猪婆参以澳大利亚产的为好,挑选时外表不要有糜烂之状,也不要感觉是涂脂抹粉的光鲜就可。闻起来不要有任何异味,最多就是一点点淡淡的海鲜干货味。质地方面则要密实而略有弹性,可以把一个海参拿起来掉到地上,以发出塑料拖鞋撞击地板的沉闷声为佳。
泡发干海参其实也不难,就用冷的清水把海参洗洗,泡一天到两天就能把海参泡软(泡的过程中要勤换水,最好是水龙头稍拧开以流水泡发),然后清洗,把海参体内的肠胃等东东都抠掉,内膜也要尽量清除干净,接着直接换清水煮大约10分钟(可根据海参大小调整煮的时间),捞出后放冰水里面泡,然后再清洗后继续流水泡发一、两天许就可以了。发到什么程度为佳,这就要根据个人口感了,一般好的海参泡发三倍是比较有嚼劲的,四倍相对软一些,网络上有讲发十倍的,那也太软绵绵了,除了加“伟哥”可能难以有型。整个泡发的过程中,最关键就是消除海参的杂味,只要泡发至闻之无味,那便是成功了,至于软硬,可以用烹饪的时间来调控。
焗、红烧、冰糖炖等等常见的烹制方法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海参软硬度的控制,入口的海参既要求糯、又需要有一定的嚼头,这可根据个人的要求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的,相对简单。二是入味。这是海参的烹制难点,因为海参本身无味,笔者个人的实践是先把海参进行适度的腌制,或糖或上汤,做什么味都事先利用腌制冷法入味。北京大董烤鸭店的“葱烧海参”装盘精美可谓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其入味技术更是值得赞叹。
唠唠叨叨,面对无味的海参,首先是去味,然后才是入味,这“海参之味”,不就是要求“干净后才有味”?海参如此,为人为文也然,期盼食友一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