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里挑骨头,一直是一句贬义的评语。但如若问鸡蛋是什么味道,百度知道的答案有五个:“生吃有种腥味,熟吃有种香味”;“哈哈,楼主,你太逗了,是鸡蛋的味道”;“鸡蛋味”;“买一个吃一吃就知道了”;“腥味”。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视为弱智问题,其中第一个答案貌似比较官方和正面的,但其实也是不严谨的。
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鸡蛋4元许就能买到,最贵的笔者买过18元一斤的。养殖场力纯饲料喂养的蛋(且不考究激素问题)煮熟了,只要没有加其他东西或者煮焦,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土鸡、走地鸡等等头衔的蛋,只要不太假,煮熟了还真有股不错的蛋香。以水果等为主食的鸡,其鸡蛋比较不腥,但是笔者舌头不行,没品出有什么水果味;而用打鱼丸剩下的下脚料加米糠等喂养的走地鸡下的蛋,则有一股明显的鱼腥味,一斤卖15元,其味道并不能得到一致认同。
鸡蛋在议会上时常被当做攻击型武器,自然有其能令人难受的力量,但是,如果扔的是臭鸡蛋,攻击力恐怕就超强了。臭鸡蛋恐怖,如何避免买到臭蛋呢?去年一个傍晚,笔者陪同汕头电视台美食潮栏目组去南澳岛采访归途中,到一位老友店里蹭饭。由于是突然袭击,而且老友又十分抬爱,讲刚好天气不太好,海里没有什么好货,即令伙计上山拿鸡蛋加菜。该老友在莱芜岛一山上养了百余只灵芝鸡(鸡吃的饭中加了磨碎的灵芝),灵芝鸡的蛋自然被视为珍宝。白水煮的灵芝鸡蛋端上来,本人推辞老友递过来的蛋,说“这是今天刚生下的蛋,不能吃,第一,蛋白粘壳,难剥;第二,蛋白是涩的,很难吃。”众人不信,皆试,果真难吃,老友郁闷,让服务员把蛋端下。我说等等,停下,这盘蛋中有前天生的。遂挑出来,给老友,得验证。同桌有人不信邪,让笔者有本事再挑一个,巧了,又被蒙对,众人大骇。白煮鸡蛋调产期,尽管有些蒙的成分,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刚生下来的蛋,表面比较粗糙,小坑洼明显,如少女的脸。鸡蛋放上两到三天之后,表面开始呈现光滑,像少妇的脸,有男人滋润过就是不一样。鸡蛋放的时间长了,就很光滑,而且有些贼亮,像木头家居用久了,起了包浆。如果你把光滑的蛋晃一晃,感觉蛋中液体的流速快,那么建议尽量不要买。
买鸡蛋,说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常去溪边一个临时小集市买海鲜,边上有位姓谢的阿姐在卖鸡鸭及蛋,因为先前人家不要的小贝壳、鱼的内脏都给她喂鸡鸭,加上她家的鸡鸭都是圈养的,味道实在不错。问题是笔者比较好炫耀,于是很多人去买,蛋不够了,谢大姐就动起歪脑子,从别的地方买蛋来卖。一日清晨去买鱼,看其夫在河边拾蛋上岸,便对谢大姐说,帮我称十斤留着。我买完鱼后去拿,一看那蛋不对版,跟他们说,这蛋不是我要的。谢大姐辩解说,是刚拾起来的蛋太脏,帮我擦一下,是一样的。我笑着说,还是拿那些刚拾起来没有擦的好了。回家后跟我妈妈讲,那谢大姐忒小看我了,我买的蛋是鸡的第一趟蛋,个头都比较小,而且两头大小差别很明显,个别还带有血迹,谢大姐拿来充的个头都太大,肯定不是同一批鸡生的,去她奶奶的老母鸡下的蛋,我才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