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路献策“献拆”

张路先生,体育界的多栖明星:“注明”足球评论员、解说员、国安俱乐部的高管、专业足球运动员。阅历丰、经验多,有理论、有实践,有技术、有管理。足球界,少有。前几日,张路先生为中国足球建言献策。“血洗”之后,身受启发,心有同肝。故,斗胆为张路献策“献拆”。
“献策”不乏真知灼见。
“真知”类有:中国足球队的水平再创历史新低,15年左右难有突破;职业联赛暂且关起门来娱乐;领导急功近利导致训练不科学;教练素质低下;教育水平低下导致心智、心理不成熟;足球学校是一种必然模式,足球学校可以办好;多渠道、多形式办足校等。
“灼见”类有:在小学忽视了普及,片面地抓提高,把为国家争光作为口号,把向职业队输送作为任务,把专业化成人化的训练作为手段,把三集中作为形式。而这一切的努力,恰恰限制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要在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必须以培养兴趣为主导。学校教育与体育职能的吻合之处在于“增进健康,培养全面发展”。如果把目标定为培养球星,就必然失去群众,失去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失去了普及的基础,从而也失去了发现人才的机会;必须解决青少年足球教练“三低”等。

“献策”也存在“假肢短剑”:
“假肢”类有:儿童足球足协管不了,社会力量也管不了,是教育部门的事(恐怕教育部门不会认这个账。教育的问题与足球的问题来自同一个源头。足协与学校所能解决的部分都很有限);小学是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为主要目标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为足球培养后备人才(学校是国家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体育即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学校要没有这个义务谁有这个义务?把教育与体育割裂开来,是教育的谬误,是体育的不幸,更是学子的不幸);校园足球要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吻合(理念不改,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目标吻合的结果,只能是“校园无球”)。
“短剑”类有:中超也是一个过度和延续(从推动竞技水平提高与职业足球发展的角度说,中超是核心。没有中超的健康发展,其上下游相关环节包括青少年足球与国家队,都好过不了。这些年,中国足协高喊以“联赛为本”,实际上以国家队为本,这才是问题所在。“献策”把中超定位为过度,是个硬伤)。另外,张先生作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高级管理者,对职业中国足球产业发展,只字未提;对“经营足球”,片言不发,让人深感不解与深表遗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