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里程碑叫“里程悲”

(2010-12-30 23:52:41)
标签:

杂谈

体育

有一种里程碑叫“里程悲”

 

有一种里程碑叫“里程悲”



    有网友说:有一种足球协会叫“足囚协会”,有一种节能减排叫“拉闸限电”,有一种房地产调控叫“空调”,有一种“里程碑”叫“里程悲”。

 

    近日,中国足协召开了青少年足球座谈会。先道一声喜。有胜于无。文件称这次会议“对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碑,一般是由后人来树的,自己忙着给自己立碑,很“里程悲”。

 

    看得出,足协对这个“里程碑”是有信心的。信心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上的:明确了青少年足球的定位:是“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提出了“一是抓好普及,扩大规模;二是培养人才,提高水平”,从数量和质量上双方面提高青少年足球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及以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工作机制。并且制定了“九条”工作措施。这应该是“韦掌门”精心策划后抛出的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看上去,这些思想、思路与举措,是高瞻远瞩的、符合国情的、全面系统的、操作性很强的。可仔细推敲,却发现里边有一个致命缺陷---没有“内在动力”。足协推出的整套东西,给人的强烈的印象有两个:一是“决定”、“决心”把中国足球搞上去,二是我要青少年把足球搞上去。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举措都是外力推动。

 

    想想看,为什么一定要发展青少年足球呢?为什么一定要发展体育运动呢?仅仅是为国争光吗?假如中国足球赢了巴西就是体育强国的标志吗?就代表“以人为本”吗?这个道理不讲清楚,是很容易走下道的。已经有人下道了,还要“前赴后继”吗?

 

有一种里程碑叫“里程悲”

 

    再想想看,足协设想的那些外在动力能有多大能量呢?政府主导确实是高人的主意。高就高在把足球发展的责任落实到了强大的政府身上,也理应落在它身上。问题是如果家长反对孩子踢球,政府又能如何主导?校园足球没有错,青少年几乎都在校园,青少年足球不在校园又能在哪里?中国青少年足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校园。只是有些校园只要“分数”不要“身体”,有些校园只要“身体”不要“头脑”。更要命的是,学校自身也被弄得焦头烂额,那里还顾得上足球。学校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足球的问题少,它有这个兴趣去整出力不讨好的足球吗?

 

    没把孩子生活的快乐与自我的发展放到应有的位置,却把个体当成某个组织或某个人实现某一目标的工具,是包括足球在内的许多领域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假如不能给把孩子当成“命根子”的家长们一个让孩子踢球的可信的理由,所谓的长效机制终归无效,所有的外力推动终将衰竭,所有的计划都会“流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