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闲聊,说起了屯留几个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他说谁去看这些破庙啊,我给你联系联系。果然他一个电话就找到了有话语权的朋友,关系有时是利器,不关乎利益也关乎情义,总之他开车带我将屯留的3个国保一网打尽。
石室蓬莱宫在路村乡石室村,是一座久空的道观,其应是“玉皇庙”。戏台曾有“蓬莱宫阙”4字,逐叫成“蓬莱宫”这个有仙意妙境的风骚名字。蓬莱宫格局简约,山门兼戏台、献殿及耳殿、玉皇殿为中轴线,东西两边是新修的配殿,是一组明清建筑。
戏台坐南朝北,开三间,清构,柱础、木雕精湛。献殿与玉皇殿搭连,明构,木雕依旧走着华丽的路线。大殿内光影昏暗,空空如也,梁架肥硕不规整,有元风。西耳殿为真武殿。明间此间立有8根方形石柱,东耳殿是圣母殿,尘灰堆积,久无洒扫。
清乾隆55年(1790年)《仪型后世》碑
清同治10年(1871年)《九天圣母鼓乐之费施钱》碑
院外草地里刚出生10天的羊
庙头见我们意犹未尽,便趁热打铁,推荐并主动领我们看屯留县保“牛氏民宅”,石室村以牛姓、武姓为主,牛氏一号民居为大学士第,门脸为中西合璧式,中间为拱券门,并装饰有科斯林风格柱,砖雕繁复细密,透过门缝内瞧,里面颓败不堪。屋主已飘台湾,此地空余黄鹤楼。想比于一号,牛氏二号民居显得单薄寒酸,非庭院深深的官商人家,只是一款普通民居标本而已。
宝峰寺在路村乡姬村,离蓬莱宫就4、5公里的路程。其占地面积挺大,坐北朝南,中轴是新建的山门,清代重修的水陆殿和元代的五方佛殿。水陆殿单檐歇山,斗栱四铺作出单昂,素瓦覆顶。门板为明代旧物,包角上有“成化五年闰二月初五日造”字样。殿内东西山墙上绘有水陆画,壁画支离斑驳,它是2010年维修大殿时发现的,国家文物局拨资抢救,枯木逢春犹再发。
五方佛殿在宝峰寺最后一进,与水路殿一样都是近些年来整修过。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柱间斗栱开4朵,五铺作出双昂。殿内采用减柱法,由于没有像塑的扰视,空间显得舒朗,后墙上还残留有5个彩云加五方佛的背光。这座元代遗构,还背着故事,只能听听娱乐而已。
庙头进门的时候,要我登记一下,猛然发现小憨的大名赫然在列,纸面上的异地相遇,多少有几分诧异和莫名的感受,闲寺有清寂,旧道无行人,哦,原来你也在这里。他的事由是“学生写论文”,那我也写论文,亦步亦趋紧跟大绳吧。
先师和尚舍利塔在屯留西北三嵕山上的金禅寺里,离姬村25公里。三嵕山处在屯留、沁源、襄垣3县交界地带,本地人叫其老爷山。所谓嵕(zōng)就是小山峰,唐太宗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也是这意思。在大山西,还有40多处三嵕庙,“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三嵕庙主祭的就是射日神羿,羿的神功已转化成“致雨司雹”的农业神,这般信仰流行于晋东南,以长子县为最多,而屯留的老爷山则奉为主庙。
老爷山是个成熟的景区,顺山道而行,止于山巅,便是新修的金禅寺,整个老爷山除唐塔外,其余均毁于抗战。在此眺望,密林如海跌宕,绵延不绝,其他山梁上建有关王庙和先师庙,三庙鼎立各为峰。
先师和尚舍利塔在寺院的最后,在有限的空间格局里,拍塔十分别扭。先师和尚无考,大概是这座寺院的大德高僧。这座砖塔,方形九级,高16米,青砖叠涩出檐,逐级收分,直达塔刹。最早的维修记录是宋乾德4年(966年),后朝大明也修过,但唐风依旧荡漾。东、北两面刻有盲门和假直棂窗,整个塔身弹痕累累,残留着“上党战役”的味道。
鸟负两翼,倏举千寻,人行万步,便览一景。屯留之行,终得丰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