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用贤宅在常熟的书院街南赵弄,隔路对面就是翁同龢故居。其宅最早不在这,嘉靖年间为防倭扰,就在南赵弄重建置地新建赵府。原来建筑格局分东、中、西三路,现在只剩下中部二进建筑了,由门屋、保闲堂和后屋组成,是一座形制规范的明清官僚宅第。现在这里也成为“虞山派古琴艺术馆”了。
赵用贤是隆庆年间的进士,后弹劾张居正“丁忧”而罢官,张居正死后,其又复官,最终做到从二品吏部侍郎。那场“丁忧”风波由张瀚开始,运用伦理道德驳张居正“夺情”之意,邹元标、伍惟忠、吴中行、赵用贤等人就参与其中,这些人终以梃杖、流边而收场。吴、赵还都是张居正的门生,发难于权高位重又风头正健的张宰相,无异于虎口拔牙、自寻死路。而“夺情”早年大宰相李贤已经上演过,指责张居正例证不太充分。其实透过这些背景,就是“党争”之患象叠生。
赵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宅内尚有木架、彩绘、柱础、踢脚砖和丁字拱等均为明代原物,建筑在近些年来重修了。这里的木雕石雕讲究雕刻质量和艺术,彩绘是无地仗彩绘,此法在明清时江南常见,它直接将朱砂、青金石、白垩、石黄等天然矿色绘在梁架上,图案也多为花草卷云等吉祥纹,精致复美。
保闲堂是赵宅的正厅,面阔三间,梁上雕有仙鹤、荷叶等,梁枋上施以彩绘。“保闲堂”匾额下是一幅苏绣严天池像,严天池是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之子,曾任福建邵武府知府,万历年间成立了一个琴社“琴川社”,他是古琴“虞山派”是始祖。像前置放有一架古琴。古琴即七弦琴,是历代文士的弹拨雅器,“调素琴阅金经”“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们熟知的《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等都是古琴名曲。而收藏古琴最多的当属故宫博物院。
正厅东侧厢房是书房“脉望馆”,它是赵用贤和其子赵琦美的藏书地,其重建于清代中叶。屋内正中匾额“脉望馆”为明末学者黄道周所写,柱间有民国藏书家、铁琴铜剑楼第4代主人瞿启甲书写的
“一榻春生琴上月,百花香集案头书。” 对联一幅。
赵家本是官宦世家,赵用贤父子也是读书、藏书、刻书的大家。那个时期还有钱谦益绛云楼、钱曾述古堂、毛晋汲古阁、张仁济爱日精庐、瞿绍基铁琴铜剑楼等等都是名播海内的藏书楼,形成了江南世传不辍的藏读文化风潮。“脉望”是书中蠹虫,这是本家自拟为书虫,意为饱览诗书,通其万卷。
后堂面阔三间,并有东西侧房,这里是“非遗”古琴的展示地。常熟历史文化绵长,以虞山起名和标识的艺术流派众多,如诗派、琴派、画派、印派等,而“虞山琴派”是由严天池创建的,琴派追求的风格就是清微淡远、博大和平。代表性曲目有《良宵引》,它现在是古琴初学者的入门琴曲之一。
常熟博物馆在赵宅不远的虞山东南麓,坐西朝东,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也是中国县级博物馆中规模较大的一个。1997年开馆,其分8个展厅,以书画、陶瓷、玉器这三类陈展为主,值得一看。
青釉堆塑人物楼台谷仓罐【西晋】1972年大义小山出土
原始青瓷盖罐【春秋】
青釉鐎斗、鐎炉【西晋】1982年石美小学西晋墓出土
磁州窑系白地褐彩卷草纹罐【元】
青釉刻莲瓣纹钵【东晋】
建窑黑釉兔毫斗笠式茶盏【宋】1994年张桥泥桥北宋元符墓出土
青白釉刻划莲花纹盘【南宋】
钧窑系天青釉钟式碗【宋】
白玉菊花形帽饰【明】
白玉透雕福庆双鱼饰件【清】
白玉双龙戏珠牌【清】
白玉龙头梳【明】
秋山玉白玉山子【清】
御题“碧峰馆”诗白玉山子【清】1976年莫城光明大队出土
痕都斯坦青玉刀柄【清】
青玉虎【宋】
白玉狗【元】
玉琮【良渚文化】1983年张桥乡庙桥村嘉菱荡仁厚墩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是常熟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陆抑非画作
来段故事:走到博物馆前,同行的朋友问我“常熟博物馆”那几个字是谁写的,我说,有点像谢稚柳写的。结果旁边一人搭讪,哦,谢稚柳你也知道啊。我就和他聊了起来,原来他是领导。我又说,你们博物馆的旧票有没有?他说,就冲你知道谢稚柳,稍等,我送你一套2007年我们开馆10周年的门票。一会过来递给了我8张一套的门票,并说,我就剩最后2套了,你喜欢就好。我顿时喜不自禁,难以言表。以下晒其中的2张:
门票主图为王翚仿古山水册页
翁同龢山水册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