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河北山海关,不远就进入辽宁绥中地界,国道旁即可看见远处一城垣。中前所城是国6,当年的军事功用已经瓦解,徒留砖城守候岁月。前所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建于明中期,是一个千户所,与宁远城、中后所和山海关等等构成了一道步步为营的防御体系。
中前所四面长约500米,呈方形,不设北门,城内有十字大街通向东、南、西3个城门,因为面积不大,通走3门轻松自得。城墙高约8米,墙基为条石砌筑,原来很宽绰的墙体现在已浓缩成小道,荒草凄迷垃圾飘飞,走在上面多有点提心吊胆。
东门留有唯一马道遗迹,上面有石础,曾经的城门楼已消亡。南门无登城台级,只能下面看看。
东门定远门
满汉2种文字的石匾
东门马道
东门北部城墙
东门北部墙体的上面
南门广定门内侧
南门外侧
南门东部墙体
石匾上的字体模糊不堪
在城中穿插,感觉这里无生活气息,户户闭门而息,不知为谁而存在,与城外镇子上的车水马龙形成反差。西门是我去的最后一个门,也是所城修复最好的城门,有瓮城、雉堞,可惜里面也是垃圾成堆。
西门永望门内侧
西门瓮城外侧
城墙凸起的马面
西门北部城墙
前所北部墙体的上面
城墙边重建的殊像寺,当年红色运动时将它夷为平地。
从中前所城的国道旁坐车去兴城,没有直达,需要到绥中县城倒车。兴城城墙是国3,但转了3个门,外加文庙、祖氏牌坊、鼓楼都没发现国保碑。城墙呈正方形,四面各长800多米,形制虽完整,但规模小于西安、荆州、平遥、南京等城墙。
每一座古城池都承载着历史,残存的砖石只是一种表象。兴城城墙始建于明宣德3年(1428年),为宁远卫城,现在的城墙大清至国朝都修缮过。当年的“宁远大捷”,城墙成为见证,它镂刻了两个民族的争斗史。努尔哈赤的2次攻城,终败于袁崇焕的坚炮强弩之下,而这位喜读《三国》的清太祖因大炮的击中而殒命。
城墙高约9米,底部为石砌,上为大青砖,4门中都建有城门楼。我去的3门中,只有西门有相对完整的瓮城,但西口的拱券门洞也消失殆尽。
南门延辉门外侧
南门瓮城残余
东门春和门内侧
西门永宁门外侧
西门瓮城
西门永宁门的石匾,虽斑驳,但依稀可辨。
兴城古城以鼓楼为坐标原点,划出十字大街,辐射到东西南北4门。鼓楼为战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晓更辰所用。砖石基座上有2层楼阁,平面为正方形,下开十字券洞,形成过街门楼。站在鼓楼上可以远眺4门。兴城古城的意象已很现代,和山西的祁太平老城相比,相形见绌。
鼓楼
站前广场的袁督师石雕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