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游记:河北正定荣国府奇观一
标签:
教育文化历史旅游杂谈 |
作者:邱承彬
鲁网8月6日讯
荣国府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以《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国府“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建造的仿古建筑群。1984年12月荣国府破土动工,1986年7月竣工。
荣国府景区为一正两厢鹿顶钻山形式的多进四合院。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是荣府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厅、荣禧堂、后围房、贾政公务院。西路有西角门、垂花门、大理石屏风穿堂、贾母花厅、贾母正房、荣庆堂、凤姐院。东路是王夫人院、贾赦院。中路景点采用了宫廷式彩绘,东西两路为内宅院,采用了苏式彩绘。进门右手边是曹雪芹纪念馆。
石家庄火车站东广场148路公交车开往正定县公交枢纽,票价2元,交通十分便利。正定县景点与景点之间有免费摆渡车,目前建有两万多个免费车位对游客开放。开创了中国旅游的正定模式,中国旅游看正定,文化正定正以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观、配套设施和热情服务迎接着八方游客。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门前有雌雄狮子雕塑。
狮子是万兽之王,相传在古印度象征着君权和护佑。佛教认为,佛(或菩萨)讲法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包括外道)。据《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载:“如来由具四无畏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能狮子吼转妙梵轮。”据《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载:“菩萨今诣大菩提场。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降诸魔军。为令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作狮子吼。于诸众生广行法施。令诸众生法眼清净。以其正法。摄伏一切邪异外论。”据《方广大庄严经》载:“如来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师子吼百兽咸惊怖。”
佛陀被画成端坐在由八头狮子承托的宝座上。八大方位的狮子象征着八大菩萨或八大随佛弟子。狮子是众多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长寿女神的坐骑都是狮子。狮子在藏族艺术文化中为神话中的西藏雪山狮子,长着绿松石鬃毛的白色雪狮是掌管西藏雪山山脉的山神。在唐卡上双狮常被诙谐地画在积雪的高山之巅,与鹿、双鹤一样,构成和谐主题。狮子的四爪代表着四无量,它那仰望天际的双目表明修行者的断绝尘寰。狮子在山峦间自由奔跑表明修行者已经达到了绝对自由的境界。因此,密宗寺院的门前常常安放一对雪山狮子,有权威及护佑的寓意。
狮子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中国宫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狮子为大型猛兽,历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亚洲则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区是没有的。“狻猊”一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两书成书时间孰早孰晚说法不一,但都没有对狻猊的形象详细描述。由此可见,狻猊是狮子的古称,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由于狮子高大威猛,加之神话传说,使之变成了特殊建筑(寺庙、宫殿等)门前的守护神,又因狮子与佛教的渊源(香炉上有狻猊),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使得狮子更加神秘。现如今狮子神像已经平民化,许多单位和家庭的门前经常看到有狮子(石质、金属质等)守卫。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大门前安置狮子是遵循古代建筑的建造规范,是尊严、地位、高贵的象征。
邱承彬邱木兮游记:河北正定荣国府奇观一784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牌坊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大门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大门前雌狮子雕塑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大门前雄狮子雕塑
河北石家庄正定荣国府建筑古朴典雅,建筑群庞大,雕梁画栋,彩绘鲜艳迷人,雕像精美大气,红楼梦文化底蕴丰厚,人物介绍详细,是一处优美的红楼梦文化载体,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肚皮舞理论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禾木颂》、《黄山颂》、《伏羲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后一篇:己亥七夕逢大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