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明月光

(2019-07-16 17:39:05)
标签:

情感

文化

时尚

娱乐









  《七夕·明月光》 

  作者:邱承彬 

  明月光,鹊桥畅,人仙相会忙。 

  云遮月,星辰藏,伊人在何方? 

              








七夕·明月光

七夕·明月光

七夕·明月光

七夕·明月光

                
  2018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傍晚济南月光皎洁,夜空深邃,凉风习习,华灯初放,风景迷人,牛郎织女在明月照耀下的鹊桥相会。半夜时分阴雨绵绵,雨水好似牛郎织女相会幸福的泪水。云彩遮住了月亮,也遮住了鹊桥上相会的牛郎织女。此景此情,诗人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随赋诗《七夕·明月光》,祝福朋友七夕快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是指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之一,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古文原文:“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白话译文:“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作者:邱承彬 2018年8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