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关牛奶的谣言让牛奶这个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背起黑锅。最广为人们所议论的,就是“牛奶致癌”论一说。
http://s8/mw690/001TGedazy6NfGEmoSP77&690别闹了 洗洗睡吧~" TITLE="牛奶致癌? 别闹了 洗洗睡吧~" />
说到“牛奶致癌”,就不得不提坎贝尔教授的大鼠实验。坎贝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教授,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准备两组老鼠,首先先用致癌物黄曲霉素使两组老鼠的肝脏产生肿瘤。然后,一组老鼠喂以植物蛋白,另一组老鼠喂以酪蛋白。最后发现,喂以植物蛋白的老鼠病情没有恶化,而喂以酪蛋白的老鼠病情明显恶化。由于酪蛋白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所以有人根据坎贝尔教授的实验,得出了“牛奶致癌”一说。
那么这个结论的准确性有多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是先让老鼠产生肿瘤——也就是在身体不健康的状态下,再喂以酪蛋白发现其病情恶化。“致使癌症发生”和“促进癌症恶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要得出结论,最多也就是“促癌”一说。
其次,单纯给老鼠喂以单一酪蛋白,不符合人类饮食多样化的原则。我们每天不可能只吃以酪蛋白这一种蛋白质为食。即使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推荐摄入300克牛奶制品,折算下来最多也只含有7.5克的酪蛋白。而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量为65~75克,300克牛奶中7.5克的酪蛋白仅占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一小部分,约10%,与100%以酪蛋白为食物的老鼠情况根本完全不同。
牛奶是一款营养物质全面丰富的食物,它对人体的作用是其中各种营养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酪蛋白只是作为其中的一种营养物质。单纯根据“单一酪蛋白对机体造成负面危害”的实验结论,就进一步推出“不仅含酪蛋白,还含其他营养物质的”牛奶同样对机体也有危害,未免有点太过牵强。
所以,“牛奶致癌”说,只是某些人为了炒作而挑拨的噱头,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根本站不住脚。
有关数据表明,欧美国家人民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两组数据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而对于牛奶摄入量远远不足的我国居民,我们当然还要鼓励喝奶,至少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摄入量,要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300克。“牛奶致癌”说,至少对咱国家目前的居民而言,是相当不靠谱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