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氏邑的来历
(2022-08-31 16:01:59)
标签:
杂谈历史文化 |
分类: 文化纪事 |
春秋冠氏邑,治今东古城,史志多有记载。据《中国历史行政区划沿革》和唐代杜佑撰《通典》记载,中国的分封制始于商,完善于周,取消于秦。“春秋时期,小国有邑,大国有县”“县邑之长曰宰、曰尹、曰令、曰大夫,其名虽异,其职一也”。依此,春秋冠氏邑当是“晋大夫之封邑”。而这位“晋大夫”何故受封,其封地为何称冠氏邑,据史籍《姓纂》载:“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冠邑,以地为氏。”其封地为冠邑,因氏称其为冠氏邑。《姓氏考略》注云:“(冠)音‘贯’。冠氏,春秋晋邑,以地为氏。”
传说有三: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颖、舒适、美观、大方,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甚为时尚,因此, 得宠于晋侯,晋侯便赐之以氏,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氏称冠氏,其封堤以氏为名称冠氏邑。
二说,春秋时期,国有个制度,对有卓越战功的武将,由晋侯亲自授予饰有鹖鸟(似雉而大,性猛好斗)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该国有一名武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冠氏,后转为文官,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氏为名称冠氏邑。
三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对辅佐他的人论功行赏,赏赵衰为头功。后来狐偃咎犯功高盖世,超过了赵衰,便称咎犯为“头功之上”,并赏赐漳卫河以东、马颊河以西方圆百里沃土。头功之上为冠,故食邑为冠氏邑以上三说,谁是谁非难以分辨,有待后人进步考证。
秦汉以后姓和氏合二为一,冠氏邑成为冠姓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