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与冠县

(2022-07-25 10:35:22)
分类: 地方资料

冠县境内有古黄河即今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流经县境共5次。黄河与冠县


第一次前602年-前132年。从春秋战国时期周定王五年(前602年) 黄河第一次大徙直到公元前132年(西汉元光三年)瓠子口决口,达470年。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新镇堤壕村)决口,流经滑县、濮阳、内黄、清丰、南乐、大名、馆陶、冠县、茌平、高唐、德州至沧州入海。此故道由今大名县入境,在冠县南从斜店乡南满菜东南入境,呈西南东北走向,沿斜店乡西部、东古城镇东部,经冠城镇东古城镇、万善乡北部、店子乡西北部,斜跨清水镇,至柳林向东出境后,经茌平博平镇、高唐南镇向北流向德州市。
第二次前109年-11年。从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瓠子决口堵复,黄河回归故道,直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改道东流,达120年。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瓠子(今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泛滥,南侵淮河流域,十六郡受灾。先有汲黯、郑当时堵口,都没有成功。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23年后,朝廷再下决心堵塞决口。这次堵口武帝亲帅群臣参加,沉白马、玉璧祭祀河神,官员自将军以下背柴草参加施工。为了堵口,淇园(战国时卫国著名的园林)的竹子也被砍光以应急需。堵口采用的施工方法是:“树竹塞水决之口,稍稍布插接树之,水稍弱,补令密,谓之楗。以草塞其里,乃以土填之。有石,以石为之。”此法类似今平堵法。瓠子堵口成功后,在堵口处修筑“宣防宫”。后代多用“宣防”表示防洪工程建设。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濮阳境)泛清河以东数郡”(《汉书·王莽传》)。王莽以为河水东去,从此在元城县的祖坟,不再受黄河之害,故未予堵塞,以致“北渎遂空”,北渎后称王莽河。此故道仍沿源流古道。黄河与冠县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向北决出屯氏河,稳定行流70年。到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河之故渎,自沙丘堰南分,屯氏河出焉”,沙丘堰约在今大名县孙甘店乡西北的沙窝村。屯氏河在未过沙丘堰时就已经北出,北出的屯氏河向北,约在大名县金滩镇沿今卫河入境,从斜店乡西部、东古城镇西部、北馆陶镇西部大刘庄出境,继续流到临清县,再北流至尖冢附近决出向北的屯氏别河,即“屯氏故渎水之又东北,屯氏别河出焉。”此故道即为今卫运河道,是为冠县、馆陶界河。
第三次1048年-1069年。是从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河决商胡埽 , (濮阳东北)决口宽五百七十步”,河水北流,经南乐、大名、馆陶、永济、恩州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从此黄河又改向东流,北流之局以告结束。这次黄河流经县境21年。此故道即现存的沙河故道,由县进入大名北沙窝庙村进入县境,南从斜店乡南满莱东南入境,呈西南东北走向,沿斜店乡西部、东古城镇东部,经冠城镇东古城镇、万善乡北部、店子乡西北部,斜跨清水镇,至柳行头北出境入临清市。境内长40公里,平均宽1.5公里。黄河与冠县

第四次1060年-1081年。是1060年(宋嘉祐五年)黄河在南乐附近决口,冲出一条名为二股河的新河,流经今马颊河的路线。宋元丰四年(1081年),黄河在濮阳东决口恢复北流二股河,流经境内21年;此故道在莘县入境经梁堂镇南、贾镇中、兰沃、辛集出境,至东昌府八甲刘入马颊河。
第五次1092年-1099年。宋元祐七年(1092年)黄河又恢复东流,直到宋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重新北流,流经县境7年。今所说古黄河,一般指黄河第一、二次流经县境的路线。此故道仍沿梁堂辛集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