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春,以河北保定武生王俊生为首,在馆陶县成立了山东省群声京剧团,但不半年间就解散了。
1956年春,王俊生又帅众弟子及演员、乐队,又一次来馆陶一带演出,幸与馆陶军人出身的朱瑞生相遇。时朱的夫人马秀娥正在安庄二区所在地教戏,马秀娥主演女老生兼演老旦,其就是河北保定京剧团团长(武生)马友良的妹妹。他们一见如故,决定合在一起,成立了馆陶县新光京剧团,县里很支持,爱去了指导员、会计、司务长等,带领大家巡回演出。王俊生任团长,朱瑞生副团长。
1958年12月,冠县、馆陶县合并,剧团改称冠县京剧团。1961年7月,冠馆分家,馆陶县恢复,又恢复馆陶县京剧团。1964年12月,以漳卫河为界重新区划,馆陶县划归河北省,但剧团留在了山东,归属聊城县,改称聊城京剧团,全体人员迁至聊城。1966年夏,文革开始,同年底与聊城县河北梆子剧团合并,改称聊城文工团。
1970年初,文艺汇演需要,上级将临清京剧团调至聊城,与聊城文工团合并,改称聊城地区京剧团,
(2024-07-27 09:36)
2024年五一节放假,便和朋友约好去河北广宗县拜访大平台。路上电话联系上邱县文友潘永生一块前往,因为在冀南地区,他可是数一数二的地方文史专家,同行必定收获颇多。
三人行(自左至右:作者、潘永生和冯延中)
潘永生一上车就说,“今天我们去广宗大平台,先到一下你们冠县的飞地。”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今天广宗县的南寺郭、北寺郭和杨家庄原来都属于冠县,是孤悬于广宗的飞地。”因为一谈到冠县飞地,都会想到义和团、梨园屯,是在威县“十八村”,广宗县的飞地,知道的人真是不多。果然有新的收获。
广宗县的南寺郭村、北寺郭和杨家庄三个村庄相邻,位于县城东南部,均属于北塘疃镇。南寺郭村位于县城东南8.7公里,560户2043人,区域面积455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800亩。北寺郭村位于产业路西侧,距县城6.5公里处
(2024-01-23 09:53)
隋唐永济渠。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凿到涿郡(今北京市)的运河称为永济渠。唐因隋旧,又对永济渠加以疏浚、筑堤,成为维持中原与幽燕地区水上往来的枢纽,永济渠河道的径流没有多大的变动,继续沿用永济渠的名称。
宋永济渠多称“御河”。北宋建国之初的东北边界就到“信安”(天津西),永济渠最北端亦即信安。其南端引沁水段,因沙掩磧埋而废弃,改由百门泉作水源的卫水。中段永济渠自隋、唐到北宋商胡北流时一直没有大的变迁。
以下依据岑仲勉的《黄河变迁史》史料(书名后的“卷”系笔者添加),再加上今天所知的沿渠城镇来描述这段永济渠的位置关系。
大唐附馬都尉朝散大夫使持節慶州諸軍事慶州刺史博陵崔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宣,字勒叉,博陵安平人也。昔公之先曰太公焉,以風雅相襲,列傳門諜。洎乎宗世稱其烈矣,代有賢德,國籍祥焉。高祖楷,魏廣平文學、光祿大夫、尚書、伏波將軍、散騎常侍。曾祖士約,周大將軍、安昌縣開國公、京兆郡守、儀同三司、侍中。祖弘壽,隨左侍伯上士、左親衛大都督、獲嘉縣開國侯。父萬善,唐監門將軍、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隆州諸軍事、隆州刺史、上護軍、成安縣開國男、諡曰信。且夫飛雞擁蓋,思出雲端;集鳳褰帷,光超月峽。公即隆州刺史第三子,傳弓茂嗣,良冶芳資,高行先稱,龍池三挾,故擢尚館陶大長公主,附馬都尉,是知季珪令美,望魯館以含香;子玉承華,步齊庭以流蕙。解褐朝散大夫、讓賢府左果毅都尉,地鄰三輔,掌校八屯,司戟衛於巖廊,加以恩承戚裏;武帳巡於禁宛,以懿親。每鳳駕吹簫,禮盛馳於銀燭;鶩迴集樂,情茂悅於瓊軒。貞潔爲心,顧謂鴛生湘渚;寵章作,旋觀魚躍漢川。公性至孝,尋丁外憂,喪過乎哀,聞者流慟。服纔闕,擢使持節慶州諸軍事、慶
(2023-11-12 15:55)
我』
国朝崇儒重道,自』
圣祖仁皇帝吉驾临曲阜』
赐祀』
孔林,典钜礼隆,为从古帝王圻未有,而四配十哲二庑诸贤之有祠墓在各¨
1、重修冉子仲弓墓祠记
邑人程端撰
冠县城再北二十里、地名王段,有薛公冉子之路在焉。按(来词七十二弟子解,再雍字种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同之父,以德行大伯牛,即冉耕,鲁人也。及考载稀,冠在春秋时为晋冠氏色,公都高菜晋,当时安历(厝)必有其故,然不可考矣。今充州府曹温五十里亦有种弓墓,俗呼为冉堰。疑以传疑,故《一统志》乃两存之不削,盖以圣道在人心,而后人崇尚之意,不可因其疑而废之也。
冠县之墓自宋、金以来有祠宇遗址,元大德五年(1301年)立柯以为神栖。及塑公遗像,乃冠州知州刘天孚之所创者。皇明景泰二年(1451年),表其石曰“孔门高弟再仲弓之墓”,乃山东佥事彭助之所立者。天顺三年(1459年),复创其祠宇,新其塑像,仍于县城内别立一祠以便把事。乃本县学训导徐节之所修葺者,经今五十余年矣。历岁滋久,无有兴理之者。
正德八年(1513年)三月,山东宪副、临颍王君金按历治属道经墓前,拜谒之余,悯其祠宇敝陋不堪妥神,特命本县阴阳学训术王杰专事以董
(2023-08-28 17:37)
重修书院创建考院碑记』
邑有书院,由来久矣,余下车后,课试生徒,询諸生之年长者得悉,是院也创』暨梁公文钰陶之士风蔚然称盛,日积月累,大有起色,拒小丑跳梁发随北』定致令民不聊生,书院中讲堂坍塌,学舍倾颓,无瑕过问二十余年破碎遂』然有维新之意,适院之南隅。有货宅基者,相厥形势,足拓规模,为主讲者居』院岁科两试向,在文庙明倫堂校阅多士,此掄才钜典,不足以昭,慎重且与尊』樊金泰,翰林院待诏衔李澄清,岁贡熊德润,卫守备张景堂,千总徐廷栋,文生』有等商之,事贵仍旧亦贵制宜,于是就书院为考院籍,学舍为号舍,试事即毕』中或敦古处,重道德,或精时艺,取科名接踵比肩,联翩而上,可以辅。』
圣主可以为名臣立功扬名彰人耳目,是则余所试目以俟者,斯举也,本因副。』今已成事矣,所共需费若干,原有之项若干,与绅士捐助若干,详载』爰叙颠末,勒石记之
(2023-08-28 17:32)
烟庄街道办事处陈辛庄村有一块清“苦节完贞”贞节牌匾。
这块贞洁牌匾,现保存在两委办公室,长1.5米,宽0.8米。“山东巡抚部提督军务丁为处士李兴文之妻温氏立,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嘉平上浣吉立”。清代,村民李兴文去世,其妻子温氏一直未改嫁,没有子女,苦守一生,美名传至乡里,巡抚部便颁给温氏贞洁牌匾。以此“苦节完贞”款示,应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所题写,其时间当为清光绪十二年(1786年)嘉平(腊月)上浣(上旬)。
马颊河(笃马河)
笃马河,就是今马马颊河,在汉、南北朝、唐朝初期称作笃马河。据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著名学者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记载:“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二十里。”这里所说的平原县,即今山东省的德州市。笃马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道,为大禹所疏“九河”之一,数千年来,沧桑展变,古河已堙。
笃马河源出河南省濮阳县金堤闸,东北流经河南省濮阳、清丰、南乐,河北省大名,至莘县沙王庄进入山东境内,经莘县、冠县、聊城、临清、柱平、高唐、夏津、平原、陵县、临邑、乐陵、庆云等县,至无棣县黄柏岭以下注入渤海。河道全长四百二十八公里,流域面积八千三百三十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三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鸿雁渠、德王河、裕民渠、唐公沟、笃马河、朱家河、宁津新河、跃马河等。
据史书记载,笃马河在历史上由于受黄河决口、南北大运河的开挖、引水济运和减河分洪等影响,历史变迁与治理频繁。自东周黄河大徒后,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北出漳卫达六百十三年之久,造成笃马河重大变迁。汉元
山东冠县朵儿庄调查
一、 杨四海情况调查之一(原载《威县义和团研究》)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