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
分类: 猪肉类 |
蚂蚁上树这道菜流传已久,据说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蚂蚁上树叫得雅致,也很含蓄,一提及便想到一幅生动的画面,却不易想到这菜的主料。肉沫粉丝或者烂肉粉丝,是最直观的叫法。
蚂蚁上树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火候的拿捏。粉丝入锅内炸制一定要迅速,视其膨胀开花,便要翻面炸到同样程度就即刻捞出。最后烧制时,不要急于铲动,一面烧透,翻到另一面烧透,粉丝还原则好,汁也不宜收得过干,因为粉丝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待到完全收干,粉条便易糊烂。
粉丝可分碗豆、红苕、绿豆几种类别。凉拌用豌豆粉丝,吃火锅宜吃红苕粉,而做肉沫粉丝,绿豆粉丝最佳。绿豆粉丝不浑不浊,也不结成团,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之一。炸粉丝,一般为饭店做法,如此做出来的粉丝吃上去更加绵软有弹性。然而,家庭制作,将粉丝用宽水浸泡个三四小时至心透,用来烧制是不难拿捏的事情。我想,最原始的蚂蚁上树,其粉丝也应该是浸泡而成,而不是用大油来炸。当时,窦娥因家境困难,给不上肉钱,肉铺老板赊她一小块。她拿回家,一时想不出那点肉如何做成一道菜,突然灵机一动,取了家里的粉条浸泡,把肉切成了末,再加调料炒香,与粉丝一同烧制,深得婆婆赞许,据其形貌,还取了“蚂蚁上树”这个名字。
历史上没有记载关汉卿是美食家,但他至少应该是懂得吃的。粉丝的解腻效果甚好,它能充分吸收肉的油渍,再加上调料之间的相互融合,不好吃都难。湘菜里更是有一道特别的创新菜,原料里备有真正的黑蚁,一只一只附着在粉丝上,生动活现。如此做法,档次立即提升不少,蚂蚁上树这道菜也就飞离了寻常百姓家,那种家常的温暖味道,也随之荡然无存,特别胆小者,估计还会望而却步。
蚂蚁上树,在我的读书时代,算是同学们眼中的米饭杀手之一,另一道菜是用泡豇豆做的碎米肉。无论男女同学,每到食堂点此菜,打的米饭虽是以前相同的量,每次吃完之后,总感觉只有七分饱。男同学多有去添米饭的情况,女同学怕长胖就只好忍着不吃,隔段时间还得用水果零食来代替饭食。
儿时,大人们总逗小孩“喝粉汤”,其实就是表扬的意思。为什么把表扬比喻为一种食物呢?大约是因为喝到粉汤的感觉与受表扬的时那种喜悦的心境相同吧。粉丝,在不经意间成为老百姓心中那千丝万缕的幸福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