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上海街头的梧桐叹息

(2012-06-18 14:42:01)
标签:

上海马路

梧桐树

梧桐树修剪

毁绿

可怜梧桐

休闲

分类: 魔都日常美景

 

上礼拜乘十号线顺路坐到交大站,回去看看新华路番禺路,我在那块地区工作了三年,各种依依不舍。
有华山路大绿地、有交大校区、有影城、有梧桐参天的新华路,多个便利店,还有舒适的美甲店,那天正好看看电影节的售票情况。

 

http://s4/middle/679debc2gc2b9b89971f3&690

 

http://s7/middle/679debc2gc2b9feeafb56&690



 

其实我想说的是梧桐茂盛到遮天蔽日的大马路,为何在上海越发稀少。
从小在淮海中路靠近华亭路长大的我,跑来走去习惯了每条马路应该有绿荫,可惜,90年代淮海中路修一号线地铁,挖的来一天世界,居民们吃尽了苦头,忍到竣工路面铺好,才惊觉那一段路梧桐树陡然只剩一排排树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十几年来每到春季梧桐个个“鬼剃头”,大热天走向图书馆,毒太阳辣豁豁就晒下来。

 

父母依旧住在淮海中路,上个月我带着女儿去社区儿保中心,在五原路武康路安福路复兴西路散步一圈。青春往事忽然兜上心头,应景的歌曲却是“喜欢上海的理由”,作者已经去世,上海长大的孩子对歌词感同身受,虽然其实是一个很早的啤酒的广告歌。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正好在晚报看到了一个老上海人写的关于梧桐过度修剪的文字,心有戚戚,故而转载。

 

 

----------------------------------------------

 

可怜梧桐

作者:金宇澄

刊登于新民晚报 夜光杯

 

   马路上的梧桐,命贱的。因为生性随便,好好先生,动不动可以锯断枝桠,像一只一只朝天的鸡脚,迁到另一条马路再种,三迁四迁五迁,根本死不了,仍旧发枝桠,欣欣向荣,笑容满面。其他树木,比如香樟,银杏,国槐,人就恭敬许多,作为行道树,这一类基本不修剪,自由生长。

  这跟做人一样,性格难弄者,要当心一点;好脾气,耐水土的,像数量众多的梧桐,可以随意对待,因为“挺剪不动气”。

 

  梧桐每年要修剪两次,尤其春天重度修剪一次,弄得树冠像瘌痢头形状。五月里,太阳已经毒辣,有一些马路,新剪的梧桐丧失了遮荫的功能,非要等七月里,才可以凑够一块树荫。

 

  入夏的天气,只有走到岳阳路,衡山路,适意异常。老辈子的人,难免会想到淮海路曾经的绿色长廊。

 

  仔细看衡山路的树枝形状,不是通行的鸡爪造型,而是几大枝桠,直上云天,这大概是租界的形制,还是民国时期的养树标准呢——因为南京城的梧桐,也是如此浓郁,直别别插到天上去。

 

  难免会揣测,现在行道树标准,是依据哪一种标准。

 

  笔者曾为此信访。答曰,为啥要修剪,因为梧桐有悬铃,春天破碎,花粉病人有意见。另外,上海有台风,树容易倒。衡山路梧桐树,因为马路几次垫高,根基深。其他地区,是因为上下有管线,有妨碍。

  答案有道理。

  但是,春天无处不飞花,人如何是好,这是口罩公司的任务。

  每年台风,究竟刮倒了多少树,占多少的比例。当年这些大树,也是慢慢长高。衡山路,静安公园两排老梧桐,抬高地皮几何,一棵也不见刮倒,一直是枝繁叶茂。

  关于台风,研究者可以做出图表来,如果树冠高几尺,每年刮倒的比例是多少,因为这样做,可以尽量少剪一点,多一点绿。

  地下、地上有管线,树木最懂道理,脚底下如果是水泥,肯定是不长了。现在的形势,是树木一直想长高,人一直要剪低。对于完全实心水泥的地方,无话可讲,但衡山路下面,有1号线穿过,上面电线也多,这些大树,为啥照样郁郁葱葱。

  再问,为何有的马路,一边的树木高森,一边的树冠剪得像瘌痢(笔者明白,这其实是所属区域修剪方式不同),答曰,完全是按照标准规范修剪的。

  因此每到春天,笔者眼看路边粗壮的梧桐树干,顶端枝叶稀稀拉拉,地上是一堆一堆散发清香的梧桐树枝,最后被卡车运走,黯然。

 

  每到春天,社会号召全民植树,但按照每季大幅度修剪树木的标准,这座城市一年的绿化损失量,有人统计过是多少,至少有三分之一吧,如果让这些行道树高大起来,从飞机上朝下望,这就是最直接的绿色城市——如果全市的绿化景观,像衡山路、像南京一样呢?

 

  上几个月,有一个“租界”的品牌,弄出不少的话题纠纷。但租界留下的行道树,葱绿的现实,仍旧鹤立鸡群。

 

-----------------------

 

最后我罗嗦一句,那年飞机抵达和离开巴黎的时候,看下去,郁郁葱葱,原来巴黎整个城市被真正的森林围绕,多么令人羡慕,同样是“国际化大都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