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是端午节,家家飘着粽香,粽子的品种多样,可就是怀念儿时奶奶包的咸肉粽。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奶奶就会提前泡米、绿豆、粽叶,腌肉,绿豆泡软后,用擀面杖压开,再将豆皮用水漂出,留下绿豆仁,最喜欢围在奶奶身边看包粽子,我家的肉粽是五角的大粽,一层米,一层绿豆仁,一层肉,半个咸鸭蛋黄,再一层绿豆仁,一层米,然后包上。在院里生上煤球炉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一个大铁桶,加上水,煮上一夜,第二天就有期盼已久的美味了。好喜欢那口味,我一小屁孩一个大肉粽居然不能满足,期待顿顿都有,心里总是责怪奶奶包这么多去送人。奶奶厨艺高超,每次做了美味都会送些给老友品尝,特别是在北方的南方人,那时很难尝到熟悉的家乡味。
将粽子剥开,放入盘中,从中切开,馋人的香气扑面而来,最妙之处是沁入叶香的绿豆仁成为豆沙,与肉、蛋黄相得益彰,妙不可言。怀念啊!我曾偷懒地将粽叶铺入碗底,将所有材料放入碗中,再盖以粽叶,入锅蒸,没有找到那个感觉。也想抽时间认真地做一次,但每年端午单位都会每人整一大包粽子,要消化很长时间,只好作罢,但一直惦着这事。
我家有一款粽子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碱水粽。粽米用碱水泡,熟了的粽子剥开是晶莹的黄棕色,味道奇特,小时家里每年都要包,那时不懂为啥要用碱,长大后逐渐明白,很有道理,碱可使粽子糯滑且助消化糯米,智慧在民间啊!
端午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