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张波
(2010-05-08 09:03: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学部 |
清风和谐润心灵
——访惠州市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张波
像一缕和煦的清风,徐徐吹进人的心灵。
像一支婷婷的青荷,轻轻在人的脑海摇曳。
在她眼底,有一种极柔和而又极强的穿透力,亮如明镜,清澈见底,波澜不惊。
这就是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市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张波,一个有些男性化的名字,却演绎出十足慈母胸怀的学者。
张波——重庆人,1992年来到惠州市师范学校担任心理学教师。川蜀钟灵毓秀的山水养育了她的似水柔情,也滋润了她的无尽的才华。而她也像一个熟练的水手,高扬起自己人生的风帆,向前疾驰。
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2000年,惠州市师范学校开始进行转制,由原来的师范转制成普通高中,更名为惠州市实验中学。
这一年,教育部开始关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要求各市成立相应的指导中心,在有条件的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实验中学也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了第一个在惠州市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市教育局把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也设在了实验中学,当时作为心理学科教研组长的 张老师,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副重担,带领着她的同事,在这个新的领域努力探索,她牵头建立起全市中小学第一个心理辅导中心,第一个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
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这对于早先只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张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现代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张老师感到责任重大,深感需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充实自己,提升自己。2001年,她是市首批获取心理辅导A证的教师之一。她开始在工作中摸索改进,探索向前。从建立简单的心理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辅导开始,逐渐完善成具有单独谈心的“聆听阁”、活动室、团体辅导室、大型活动室和户外游戏活动。
爱学习、肯钻研、敢拼搏,这位女中英豪丝毫不逊于须眉。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学校的心理教育建档从班级到辅导室环环相扣,设施、设备在惠州市都是首屈一指。
2006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问》栏目来惠州市采访,选遍了惠州市给出的重大题材,从中筛选出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对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全面的访谈和报道,节目的播出使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实验中学也于2002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6年3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同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她自己也在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教师”,实验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先进方式、方法还多次在市、省、国家级电视台、杂志、报刊上报道和介绍。
把培养人才作为己任
让学生具有一颗和谐的心境,使学生尽快成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动惠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前发展,一直都是张波前行的目标,一旦立下“为己任”的决心,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情亦从这位川蜀巾帼的心底透出。学校给她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她要让自己在心理教育这快阵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张波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紧扣以生为本,努力打造心理教育特色品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减少和预防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为主要任务;坚持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的教育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的工作方针;建立“预防、预警、干预”的工作机制,启用了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并通过心理测评系统,及时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心理工作的预警功能及针对性和实效性。她还每天坚持开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在线咨询和在线留言板系统,及时排解学生不便面谈的困惑。张波老师还紧密配合学校,为班主任进行心理培训,给他们介绍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方法,让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她一贯认为:“只有师生的心理和谐了,才能实现校园的和谐;只有校园和谐了,学校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除了担任学校的心理建康教育任务,张老师还肩负着另一项艰巨的重任,那就是作为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带头人,身兼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不仅配合教育局在专业上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为全市70多所心理健康示范学校的建立做了大量的专业指导,还以她为主组织培训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3万多人。(近三年来)几乎所有的周末和假日,她都在走乡串镇,为普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停地奔劳。
丰富多彩的心里归化
以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听取他们成长中的烦恼,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惑释疑,这些对张老师看来是再平凡不过的事。
为了更加方便与家长的联系,她为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了档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个案,如自卑感、压力感、焦虑感等引发的情绪困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厌学情绪等造成的学习障碍;异性交往、亲子交往、同学交往中引起的情感困惑,她细心的编辑整理成册,运用针对性的方法逐一为学生解除困惑,像春雨润物般透进学生心灵,像除尘器一样清除学生心中的尘埃。
学生整体的发展性教育和个体的补救性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板块,而这其中尤以个体的补救性教育最为复杂,它不仅考验着一位心理教师的工作能力,而且对每一位心理教师的耐力与细心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实验中学曾经有一个高二体育班学生,几乎每天都与别人发生争吵或肢体冲撞,班主任推荐到心理咨询室来时,他对什么都不在乎,眼神飘渺,面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对人不屑一顾,与他谈话,他除了说老师叫我来的外,再无一个字回答。张老师用理解宽容接纳的态度接待了他,温和的对他说:“现在没有话和老师说没有关系,等你需要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再来,老师都欢迎你。好吗?”以后在校园碰上他,张老师总是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会点点头,到第三次来时,他才愿说上几句话,直到第五次他才敞开心扉,吐露出他的心路历程。张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因为初三时父亲突然去世,当时正处在叛逆期的他个性敏感,好强,与父亲关系恶劣,父亲的去世并没有让他太难过,但他不想因父亲的去世被人欺负和瞧不起,所以,在同学中就用冷漠、傲慢来显示自己的坚强,对朋友善意的关心拒绝接纳,渐渐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直到上了高中,一方面长期的压抑让他随时想爆发,另一方面高考的压力让他希望有人给他指点方向,突然非常想念父亲。而自己这样的状态似乎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真正能帮助他,常常面对的是母亲,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张老师在后来长达半年的辅导过程中,让他毫无顾虑的把积压的情感表达出来,教会他放松的方法,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让他慢慢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咨询过程结束时,那位同学的言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人。
像这样用一颗爱心去感染学生,实验中学的例子太多太多,张老师说:“作为一个心理教师,你既不能带有任何偏见,也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只有与学生心灵相融了,学生才会接纳你。”对这些个案,学校设立的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对稳定学生情绪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任春风桃李花正盛
在惠州,张老师是最早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的老师,她一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普及性的工程,是一项走进每个学生心灵的教育。
2000年开始,在实验中学,张老师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教育沟通方式。如在高一年级以“你准备好了吗?”、“学习方法的训练”、“情绪调节”、“自信心训练”等为主题,培养学生沟通能力、适应能力,树立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与使命感。高二年级以“异性交往”、“意志力训练”、“生命教育”等为主题,激发学生开发潜能,鼓励学生磨练意志,树立良好心态,从容面对困难与挑战,提高驾驭人生的能力。高三年级以“职业准备”、“考试心理”等为主题,培养学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正确对待高考,做好升学与择业准备,科学规划人生,适应社会,感激母校,报效祖国。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学生社团,经常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不但集游戏、健康、锻炼于一体,而且对团队精神和益智、启智起着极大的作用。叠罗汉游戏 、齐心协力布、信任背摔、踩纸板、蒙眼作画和蒙眼睛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增强心理抗压能力。特别是蒙眼走校园,这种两个人的活动,由一个人蒙眼,另一个人引导沿校园走一圈,有的学生故意让同伴撞墙、撞人、撞树,然而轮到他时又极怕别人报复,张老师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及时进行疏导,让他们体会到:所有的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学会信任他人,也让他人信任,同心协力,才能很好的立足于社会,不然你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阳光般驱散了学生心底的乌云,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
轻松愉快的心理课堂,没有课桌的阻隔,阶梯式的围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丰富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悦纳他人,增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开放的心理咨询室,畅通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解决了学生不愿当面吐露烦恼的困惑。网络在线留言板系统,随时帮助学生排解一件件生活中的琐事。
几年来,张老师不断把理论升华到实践,而且又在实践中提炼出精华,从中提炼上升到理论。她主持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构建和实践》《高中生性心理辅导个案的研究》分别被列为2006/2007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省级研究课题。张波老师的论文《浅谈中小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从调查结果看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中学生如何进行异性交往》、《F4,你离我们有多远——追星心理分析》,先后在《惠州教育周报》上发表,《钱包又回来了——小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在第二届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被选编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书。论文《从调查结果看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教育对策》获得惠州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高中生偷窃行为的心理辅导》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份爱的关怀,开启的是和谐的大门。爱,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大地,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张波就是一个爱的使者!在教育这块神圣的领域里,她就是一缕和煦的清风,轻拂着成长中的树苗,一任春风桃李花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