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庞良君
庞良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75
  • 关注人气:26,9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子岛上的“全鱼宴”

(2022-11-01 15:37:25)
标签:

散文

美食

分类: 散文
                 梁子岛上的“全鱼宴”


去梁子岛,须在梁子湖畔的码头登上客船,才能渡到湖心岛上。

早些年,我曾多次陪同中央和全国各地媒体编导、记者上岛拍摄各类专题片,也有幸陪同新闻媒体和文化界的朋友到岛上采风,当然也就有诸多机会与他们共品梁子岛上的美食。善于经营餐饮的岛民,往往颇为用心向外地贵客推介最有特色的“全鱼宴”。所谓“全鱼宴”,就是满席皆是鱼菜,或是以鱼为食材加工的菜肴

曾经陪同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及辽宁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在岛上参加“全国电视异地采访”,他们“各取所需”,都有拍摄任务。央视记者将拍摄梁子湖的专题片名定为《水上日月》,我便和他们在岛上同吃、同住长达半月左右,但因为节奏快,几乎没有机会吃一顿岛上的“全鱼宴”。

其实,我最早吃到“全鱼宴”,就在中学时代。因为老家就在梁子湖畔,少时吃鱼比一般同龄人应该要吃得多得多。那时读书时兴“开门办学”,学生每个礼拜都要参加劳动实践,正值老家后湖有个黑沙湾湖区要进行“围湖造田”,就由老师带着我们在“围湖造田”的黑沙湾下湖摸鱼,因为在黑沙湾内已向堤坝外的大湖里排水排了一大半,我们每个学生便大着胆子带着竹篾罩就在黑沙湾里罩起鱼来,黑沙湾里鱼多得出奇,一罩下水,基本上不会落空,最多时一罩可罩四五条鱼来,且鱼还不小。于是,到了收工时,老师便带着我们回到校园,在厨房柴火大灶做起了鱼宴,每个班的学生便把课桌一拼,四个课桌拼成一席,每一席做成四大磁脸盆活鱼汤,在我的记忆中,这应算是我历经的最早的一次“全鱼宴”,虽然不算“正宗”,但满席吃的都是湖鱼。

后来,大约是2002年的深秋,有幸陪同骆文、刘岱、欣秋、刘富道、李建纲、刘益善、叶梅、虞小凤等湖北文坛上数十位著名作家、诗人、画家到梁子湖采风,接待单位便安排了“全鱼宴”,还上了螃蟹,算是如愿了“全鱼宴”的口福。这“全鱼宴”,岛上厨师极尽厨艺发挥,仅上的鱼品就有鳜鱼、银鱼、银针鱼、武昌鱼、才鱼、黄鱼、大白叼等,还有胖头鱼煮鱼圆子汤,做法上有清蒸、红烧、干炕、熬汤,外加金黄色的螃蟹,可谓鱼味鲜美至极,那时老作家骆文与夫人王淑耘虽年且九十,但参加“全鱼宴”时笑声爽朗,至今令人感怀,吃了岛上的“全鱼宴”,他们还充满激情地为梁子湖作诗和挥笔书画。

又过了若干年,有幸接待央视《记住乡愁》栏目组来梁子湖上梁子岛。他们将鄂州梁子镇纳入《记住乡愁》栏目选题,先是来入户访谈、调研论证、查阅资料,回去后又马不停蹄做拍摄方案,随后又来几次与岛民沟通、踩点、搜集故事,最后一次来集中拍摄,央视主持人柴璐也随之而来参与主持栏目,起先几次因为工作任务重,便没有机会吃上“全鱼宴”,待到柴璐来岛上住了几天后,便安排上了“全鱼宴”,可望着满席是鱼,坐在我身边的柴璐才跟我轻声说,她家两代人都“吃斋”,她只能吃点素菜。于是,我向其他各位动员吃“全鱼宴”就要下气魄多吃一些了,让他们吃出梁子湖最生猛的印象。

再后来,他们根据在岛上采访掌握的素材和依据,将在岛上拍摄梁子镇的《记住乡愁》专题片定名为《重规守矩——梁子镇》。此片时长约29分钟,便于第二年初春起,在央视一、四、九频道和部分省市频道多次播出,一时间,梁子岛又一次被祖国各地家喻户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