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012-12-21 18:10:52)
标签:

文化

中华艺术宫

名家作品陈列

吴冠中

林风眠

分类: 观画摄画欣赏画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木板油画《水田》1973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第三次去中华艺术宫,主要是看名家作品陈列馆,亦主要是看吴冠中的画(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看)。吴冠中的绘图语言极具个人识别度,他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使画面产生抒情诗般的感染力。展出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仍可看出画家画风的逐渐变革。

 

林风眠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艺术院(后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校长,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等一大批优秀学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京剧人物、女人体及各类静物画、风景画,作品呈现着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麻布油画《豆蔻年华(人体)》1991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3、麻布油画《旅途》1987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夏,印度洋,甲板上的旅客皆单衣,色明亮。两块大黑夺人眼目,是两位黑衣修女,穆静如石,如山。今画着追忆,五十年时光流逝,画中人谅已入天入地。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4、麻布油画《楚国兄妹》1990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5、纸本水彩《巴黎郊外乡村》1950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6、木板油画《桑园》1963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7、木板油画《高粱与棉花》1972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8、木板油画《富春江上打鱼船》1963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9、木板油画《山间春色》1974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七十年代中,北京城中人心乱。郊外山间,春色无人看。石山怀中树蓬松,正吐新叶,不识纵横捭阖,忘却南北西东。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0、木板油画《青岛红楼》1975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1、麻布油画《硕果》1974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2、木板油画《海滨渔村》1976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厚厚的草顶,取材于海草,粗犷的乱石之墙,取材于山石。土生土长的房,全是捕鱼人营造的家。房顶黑点皆烟囱,在明亮的色调中谱写高低远近之曲调。告别了莫奈草垛之斑斓,草顶以线之挥写,呼应烟囱的墨黑之点。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3、麻布油画《鸽》1989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西方都市里,鸽子是宠儿,娇儿,鸽子曾栖息在我的头顶上。这是蓬皮杜文化中心一旁的小广场,古老的广场。教堂、老墙、老墙上延伸的藤线,构成了扑朔迷离的诗画之情,主宰这画境的,只是悄悄的鸽群。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4、木板油画《鲁迅故乡》1976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5、麻布油画《忆故乡》1996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6、布面油画《春归何处》1999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故乡,在江湖,年年春天见桃花。桃花初吐蕾,或枝头只余数朵残红时,总易引起人们的感喟,身世的共鸣。而当繁花似锦,满树红透的季节,蜜蜂嗡嗡,游人如织,倒少有人关心花开花落的岁月流逝。

 

    我将春情推入朦胧,只飘摇着稀疏的青青柳丝,点染数点桃红,是艳是愁,掩不住淡淡的悲凉,因那干瘦纤弱的几条乌黑之线,吐露了画里惆怅。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7、麻布油画《舟群》2001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8、木板油画《荷塘春秋》2002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19、麻布油画《都市之恋》2002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0、画板油画《残荷新柳》2003        作者: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1、纸本设色《金秋》196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2、纸本设色《春色》195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3、纸本设色《梨花小鸟》197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藏

 

   《梨花小鸟》是林风眠作品中典型的方形构图,通过摄影般特写的近景描绘,重显平面构成,弱化纵深表现。画面中十只小鸟分成三排,两两成对,没有主体和中心。他用相近的笔法描绘了枝干、梨花,雀鸟姿态相似,并没有对眼、爪、羽、翅的细致描绘,只有头部向左右略有区别。作品主体的形、态、色等方面的相似性,为画面带来了秩序感和节奏感,在多样统一中,呈现出单纯、明朗、突出的艺术风格。作品通过黑白的对比营造出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不一味的消沉或顾影自怜。仿佛在感伤中又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4、纸本水墨设色《梳头仕女》195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5、纸本水墨设色《琵琶仕女》195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美术馆藏

 

   《琵琶仕女》与林风眠其它仕女作品相类似,画中仕女盘腿而坐,黑发高绾,低眉敛首,纤长的手指在琵琶弦上似拨欲止,透露出女子心中无限心事。仕女背后使用淡粉色调,构成低垂而充满质感的帷幕。画面层次分明,用笔简练、流畅,肌体大抵用平涂、统调,刻画出半具体半抽象的环境,营造一种朦胧的氛围。构图上抛弃了传统的卷轴式舒缓的叙述方式,用方形构图使画面单纯明朗、主题突出,营造出一种安然、沉静,隐约中流露着寂寥,也暗合了作者思亲却不得见的惆怅情怀。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6、纸本水墨设色《弹琴仕女》195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美术馆藏

 

《弹琴仕女》取自宋瓷划花流畅圆润弧线所勾建的形象,着色浅青或淡蓝的底上抹刷着几笔粉白,在清冽色泽中获得一种素淡而半透明的效果,仕女衣裳罗裙的飘逸光滑感和含蓄雅姿的体态,仿佛有着唐宋瓷器素净釉色的高雅清新。整体画面构成上,以中国写意之长补结构之简,在简约、明快、素雅、轻逸的色调里,传送出琴女闺室的悠情乐韵,视觉形象中增添了一份听觉幻想。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7、纸本水墨设色《莲花仕女》1950年代      作者:林风眠        上海美术馆藏

在中华艺术宫欣赏绘画大师吴冠中、林风眠的作品   28、纸本水墨《垂杨深处下渔网》1958           作者:贺天健            上海中国画院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