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游】西阵织会馆

标签:
旅游日本京都西阵织纺织机 |
分类: 东瀛日本的旅行 |
我們坐的旅游大巴12:00从大阪赶到京都,接着把我们从东本愿寺送到西阵织会馆参观并在那里吃中饭。上图是我们即将进去就餐的餐馆。
中饭是吃和式定餐,餐馆就在和服会馆内。这是到日本后第二次吃和式餐,这次不用盘腿而是坐着吃。每人的餐盘里有两个炸虾、一小块炸茄子、一小块炸南瓜,一小撮酱瓜类咸菜,一小盅大酱汤,米饭可随添。虽说没什么油水,数量也少,但基本能吃饱。
餐馆在餐桌上摆放着三种粉末状调味品,让游客撒在米饭上尝。尝后若觉得好吃,餐馆可供应购买。三种味是芥末味、梅子味和鱼味,咱都尝了尝,觉得芥末味最好吃。这种调料味道真不错,直接撒在饭上就可以下饭。因此饭后就在餐馆花2400日币买了四瓶,相当于45元人民币一瓶。
【西阵是地名,西阵织是产自京都西阵地区的日本和服专用的织绵面料,是把丝线先染过色后再织成图样的纹织品,是驰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艺品。西阵织会馆是由日本该行业设立的用来展示介绍有关西阵织历史、有关资料和艺术人的手机织表演和展销和服的场所。会馆每天都举行6-7次和服表演,可欣赏京都女性身着和服的婀娜多姿的古典美。和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內容,讲究很多,穿法很难。如出自皇室的十二单衣、舞妓和服、艺妓和服等。日本习俗中,未婚女孩子要有两套和服。20岁成人节时,父母要送她两套和服。特别好的和服,约一千万日元一件。】
会馆展示大厅的一边,密密匝匝地陈列着数十架木制编织机,机器类似我国古代的织布机,这里是用来织绢的。几个身着靛蓝色棉布和服的男女工艺师坐在机器前,全神贯注地用双手将木梭来回穿梭,进行织绢表演。
展示大厅的另一边,是各种绢织产品的陈列和出售。有和服、领带、包袋、扇子、墙饰壁挂等。和服什么的带回来又没法穿,只是看看而已。咱感兴趣的是那些陈列在玻璃橱窗里的绢偶人,做的真是太漂亮精致了,原本还企图买个回来,仔细一看价格,最便宜的“武家娘”也要卖22000日币,合人民币1500元,只能彻底歇菜了。幸好没有禁止拍照,咱就挨个拍了,等回来再慢慢欣赏吧。
13:00开始和服表演。在音乐声中,六个女模特进进出出地换了十几套和服,在台上来来回回地走了走。观看后觉得模特模样一般,和服也不算华丽,旅行社菜单里写着“零距离欣赏京都女性身着和服的婀娜多姿的古典美”,有点言过其实了。
在京都盆地登上日本历史舞台的5、6世纪左右,从大陆来的归化人豪族秦河胜一族开拓了山城之地。他们以洛西的太秦为根据地,不仅将新的农耕技术传了进来,还把养蚕和纺织丝绸的方法带到了这里。
秦氏的经济实力也成为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迁都平安的巨大推动力。平安王朝的宫廷纺织工业也是在此之上发扬光大的。
在室町时代由于应仁之乱,京都的街市被兵火焚烧,织工们也流离失散。战乱结束后,织工们返回京都,一部分在新町织出了练贯(纺织品名称)等绢帛,这些织工集团被称为练贯方。另外一部分在西军大本营遗址复活织出了大舍人绫,后来就被称为西阵织。
在明治5年,西阵织行业派遣佐仓常七等人赴欧洲留学,引进了法国、奥地利的提花纺织机、筘座(手动纺织机)等新技术。明治20年前后西洋技术在西阵织中固定下来。于是,西阵就成为了日本丝绸纺织业的现代化技术革新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