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7日
(2011-02-17 08:45:39)
标签:
李益南山王緎秋山布拉布拉文化 |
分类: 食性男女 |
聶老師(2-5-2011日記)
今天如願以償當了老師。
這次只是代課,不需要記錄分數而可以做一回皇后,真是天賜良機,感谢贤姐赏之。
上課了,全班十五個學生,有兩個未到,他們的中文程度比我預期的還低,第一個到的孩子,我表揚了他的準時,並寒暄地問他週末起不起得來,他卻靦碘地用英文說,自己的中文差,我只好用英文再說一次。先自我介紹了背景,然後為了活躍氣氛,問大家新年有沒有收到紅包,趁機灌輸些過年的傳統風俗給他們。
這是中文學校十一十二年級的中文課,可不是我之前想像的教幾個單字和造句,而是教孩子們學唐詩。王維的終南別業和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喜見外弟又言別
十年離亂後, 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
王維這首詩描寫的是自己過著亦官亦隱生活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李益把人生聚散藝術地再現了在小詩中,不過癮居和人生聚散這些狀況和情感不是在美國出生而且在矽谷這種富裕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夠體會的,這是教學的難點。當然,主要的還是讓他們多學點詞彙,因此贤姐老師留下的作業和教學守則,把詩裡深色字體的字作重點分析學習,例如破音詞意,當然免不了用英文解釋,他們才能真正明白詞義而遣詞造句。
之後介紹唐朝和什麼是五言律詩,詩人的背景,例如王維,為什麼會隱居,為什麼說獨來獨往樂趣無窮,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但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其實可以考慮成一種生活的調整,情緒的平衡。我和他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曾經採訪過一個很大的臺灣企業的老闆,生意做得出色,壓力也很大,畢竟幾千號人要管。當我問他用什麼減輕壓力的時候,他說賽車和深海釣魚,咦,不是一動一靜?他笑著解釋,這一動一靜有個共同點,就是全是一個人做的,這也是調節,所以,我建議同學們,萬一以後在學業工作上感到煩躁,多和大自然親近會令人舒服許多,如果想體會隱居,可以在灣區找到retreat的地方住上一兩個晚上,同學們不僅認真聽,而且還開口問:“是否一定要去山間才有效果?”我說那要看時間和條件,必要時,公園散步也有説明的。
他們,随着人生的漸长,将来出國就学或工作,會明白这些感受,到時可以回過头来再讀此詩,為了加深對李益認識,還講了他和霍小玉的愛情悲劇故事,講給他們聽。講完,剛好兩節課結束,哈,時間控制的蠻好的。當然講詩,一定要朗朗讀上口,因為早一個星期聽他們排唱歌表演時,任憑老師怎樣威逼利誘,只有一個人發很小的聲音,所以今天我根本不抱希望他們會跟著念,出乎意料,他們很給面子,連男孩子都大聲地念,下課時,我不忘感謝他們的關照,他們居然還以掌聲,雖然稀落,但仍然好感動喲。
附件是今天聶老師的look,是答應拍給我朋友看的,她是我在洛杉磯一位從未見過面的作者,她曾在聖誕新年期間找不到我而急得以為我出事了,(
我在杭州閉關畫畫)我也才知道她曾寄我禮物,一條雪花型的項鍊,為了隆重起見,決定在當老師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時佩戴。當然,照片是在家隨
意照的,一點也沒搽脂粉,燈光也不好,我抱怨兒子說把我照老了,他也老實不客氣:“你本來就老了。”
哈,老了,那就做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