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A1 A2 A3 A4 |
问卜歌60
词曲:谢宇威
上班的上班 |
谢宇威〈问卜歌〉(199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GY6vsWcE
谢宇威〈问卜歌〉(201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6Sw8mWxSk
“问卜”是客家传统小调之一,歌词通常是男女对唱的情歌,这里用其名而改问神明、祖宗,其实是问人为什么旧时的人文消失了。四段从不同时节起兴,是民谣常见的“四季歌”的体裁,但并未拘泥,而是从日期不定的第一段想起,想到三个应该团圆热闹的传统节日,为什么皆风光不再,最后给出答案“上班的上班
A1 B1 C A2 B2 A3 |
你记得吗62 词:古秀如、谢宇威 (海陆腔) 你记得么? 伯公下 你记得么? 该那秋天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呀咿耶63…呀咿耶…呀咿耶…喔 呀咿耶…呀咿耶…呀咿耶…喔 你记得么? 风吹过 你记得么? 你问???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该金黄色个日头下 会毋记得啰 该往事 会毋记得啰 该梦想像远方个山头 |
谢宇威〈你记得吗〉(20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TrPCDmAf0
谢宇威〈你记得吗〉(2010)
此曲似有取法于新世纪(New
一般的民谣和流行歌曲,不论词先曲后、曲先词后还是词曲并进,文辞、人声始终是表情达意的主角,国人也习惯沿着诗词传统,从歌词来评论整个作品,即使认知到这固有的思维并不适用于这种新路数的作品,但直到现在也没人为“如何评论新世纪(或任何歌词不担纲主要地位的)华语歌曲的词”提出看法,而或只谈音乐部份,或囫囵地照单全收,认为作者手笔必有道理,或认定歌词不重要,便不去思考该词有无不足、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唱法,乃至“这种音乐的词应该怎么写才适合”。
限于学养,我也只能直观地提出几点:
一、这种歌曲对歌手音色和音场控制的要求极高,如“金黄”要怎样才能唱出金黄的感觉?原版谢宇威所唱仍略显生涩,2007年于信义诚品的表演也出得太急、太利,配器又只有一把吉他,表现力不足;2010年在《客家新乐园》节目上所唱,人声又太大,盖过了编曲。
二、下半段的音乐与唱腔,除了结尾有些许不同外,与上半段听不出差别,A1、B1段歌词完全可与A2、B2对调而不致违和;应可再多作些变化,使下半段的情绪多一些行进而非重复,也让两半片的歌词与演奏多出一些不得不如此排序、如此唱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