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若干年前,我有过一次与李安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公众场合)。这是当时的现场记录,由长江商报一位记者记下,不全,只是个概要。我清楚地记得,在提到如何调度演员、激发他(她)的表演才能的问题时,李安说到的一点。他说,在那些关键场景中,汤唯的表演,要让他有把握不了的东西,才叫好;他也不知道如何才叫“对的表演”,只是一遍遍重来,说这不对这不对这不对……
著名导演李安昨日来汉宣传新书《十年一觉电影梦》。有影迷问李安“为何经常哭?”李安摸摸耳朵不好意思地说:一是感性,二是控制不住,三是被人看到了。李安说他哭是偶尔的真情流露,“我的哭是健康的,是可以鼓励的。”
李安说,拍电影是把心底私密的东西讲出来,但是又不好直说。在李安看来,通过电影去表达艺术,给观众呈现一种感官视觉上的刺激,这样已经很舒服,因此,他不愿意多讲已经通过电影去呈现的内心世界。
“我最好的东西都在电影里”
昨晚,在本报与新华西·美林公馆举办的“文化沙龙”上,著名导演李安与武汉资深媒体人士、著名乐评人李皖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李安以他特有的儒雅说道:“我最好的东西都在电影里,不拍电影的时候很无聊。”
“我的招牌?很难讲”
李皖:您的电影,我每次看完后其实没什么可说的,总是傻傻地坐着发呆。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招牌,您如果有这个招牌,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来?
李安:我的招牌?我觉得自己走在比较灰色、压抑的地方,虽然中国人讲“明人不做暗事”,但要我说我的招牌是什么,很难讲。
李皖:我觉得您拍什么电影都能拍好,因为您追求的不是思想,而且是生命本身,是压抑后爆发的一些东西。
李安:我的感受是通过电影传达给你们的。我说不出来自己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我不太去追求什么风格,而是能去掉所谓的风格就尽量去掉。我只把最感动的东西表达出来。我不会为故事而追求技术。我最主要的作用是一个工具。
“电影超越了小说,您是第一个”
李皖:《色·戒》我看过小说,但看过电影后,很惊讶,它跟小说完全两样。您的电影超越了小说,在我的印象里是中国导演中的第一个。小说中哪些东西触动了您?您作了哪些改动?
李安:小说是可以虚构的,电影却是写实的。张爱玲的小说写得非常简洁,她好像是在写电影,好像参考了某些电影的手法。正如你讲的,张爱玲惯会从很小的角度看世界,比如从打麻将能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个小说把女人的心事放在抗战的背景下展示,落差之大不可想象。那是她的着力点,她写出了近代中国的悲伤,有很奇怪的魅力在里面。张爱玲这么写,很可能这是取自她的故事。我没有做很大的改动。我借用她本来的故事,补充进去一些东西。王佳芝去珠宝店那场戏有很多内心细节,这是最大的变动。
“我只是一个管道”
李皖:《色,戒》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尤其演员的表演,完美极了。我很好奇,您是如何让演员做到完美的?
李安:最完美的东西在观众的想象里。我常跟演员说,你不重要,你怎么演也演不出观众想象的东西。最好的表演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像中国画中的写意一样。
李皖:如果通过电影之外的媒介来表达自己,您最想说点什么?
李安:王佳芝最后关头为什么会放走易先生,我不了解。希望中国观众看了不要把我骂死、打死。并没有哪个问题我有答案。做表演的人要把自己当成工具,艺术的牺牲品。我有不能承受之重。唯一能够安慰我自己的就是:我只是一个管道,不是说我制造了一个社会事件,而是社会要发生的一个事件通过了我发生了,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人。
(据2007-12-29《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