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以传统乐器演奏原味民乐的乐团中,还有以提琴手艾里·贝恩(Aly Bain)领衔的苏格兰乐队“湖之子”(the Boys of the Lough)2,苏格兰乐队“战场”(the Battlefield Band)3,爱尔兰乐队“魔法”(Gramarye)、“斯托克顿的翅膀”(Stockton's Wing)4。虽然这些乐队出现的年代先后不等,但在立足传统保存凯尔特音乐这一点上,他们彼此呼应,因此而构成凯尔特音乐的中坚力量。在凯尔特民歌的演唱者方面,谢默斯·恩尼斯(Seamus Ennis)与苏格兰乐团“凯坡凯里”(Capercaillie)5不可漏提。“凯坡凯里”的专辑《血是烈的》(Blood Is Strong,1988)和《精神错乱》(Delirium,1991),收录了一些极传统的盖尔语佳作,其影响甚至越出了苏格兰越出了民歌界,成为广受英国大众欢迎的流行作品。
苏格兰乐队“湖之子”,这是当地颇著名的“舌特兰岛提琴文化”的一个代表。苏格兰人把湖不叫“lake”,而叫“lough”。见到从远方来的客人,苏格兰人会热情地教给你这个词,并在词尾发出重重的哈气声。苏格兰人以自产的一切为傲,语言,当然也是他们的骄傲。瞧瞧他们手上的乐器!
“湖之子”的唱片,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
注释:
2.
“湖之子”,1967年组建,30年声名不坠的根源派民歌乐队。由苏格兰民间提琴大师艾里·贝恩(Aly Bain)和歌手/笛手凯瑟尔·麦康奈尔(Cathal McConnell)率领。1973年出版首张专辑。
3.
“战场”,1969年组建,是过去30年中苏格兰最持久的顶尖民谣乐队之一。
4.
“斯托克顿的翅膀”,1977年组建。
5.
凯坡凯里,Capercaillie一词的本义,是北欧的一种雷鸟。
苏格兰乐队“战场”90年代的形象。“战场”以苏格兰风笛为显著标志,并以越出了传统模式的音符和演奏重新定义了苏格兰风笛的边界。
“凯坡凯里” 是90年代末期的苏格兰根源乐队,特别以歌声曼妙著称,其既传统又现代化的高地歌曲甚至获得了国际知名度,他们是第一个以盖尔语单曲打入英国排行榜前40位的艺人。
“凯坡凯里”的《从黄昏到黎明》招贴,这是一张精选集。
50年代大西洋彼岸发生了民歌复兴运动,运动之风也逐渐波及到英伦三岛,使众多年轻人醉心于民歌之上的新的创造。来自于同一音乐世家的汤姆·克兰西、派蒂·克兰西和雷姆·克兰西,成为最早赴美国考察唱片体制的爱尔兰青年。在唱片公司“民谣之路”6和“厄勒克特拉”7的帮助下,派蒂录了一些爱尔兰民歌,之后更成立自己的小公司——取名为“传统”(Tradition)。1956年,“传统”在英国发行乔希·怀特(Josh White)与黑人民谣女歌手奥黛特(Odetta)的小唱片。克兰西的另两个兄弟,此时则着手在阿巴拉契亚山区8进行民歌搜集工作,在遇到北爱尔兰歌手汤米·麦克姆(Tommy Makem)之后,几个人决定组成一个重唱组,这就是60年代极为著名的爱尔兰组合“克兰西兄弟”演唱组(the Clancy Brothers)。“克兰西兄弟”演唱的民歌,如《五味酒壶》(Jug of Punch)、《利物浦的离去》(The Leaving of Liverpool),在大西洋两岸普遍受到欢迎。而乐队成员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唱片,市场成绩也极为出色。
“克兰西兄弟”与汤米·麦克姆,最早在美国开展活动的爱尔兰民歌手,曾参与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民歌搜集活动。下图是他们的现场唱片。
注释:
6.
民谣之路,Folkway,由摩西·艾什(Moses Asch)1948年创建的美国唱片公司,因发掘和出版了1920年代以来的大批民歌作品而在民歌界享有巨大声誉。民谣之路的唱片只出版极少数量的拷贝,但录音品种极多,许多不流行的民间音乐因此而得以保存。
7.
厄勒克特拉,Elektra,1950年由Jac Holzman创立于美国,以录制现代音乐为主,选曲富于个性,曾出版不少现代作曲家的新作。该公司也制作流行音乐,著名的“大门”和朱蒂·科林斯即是其旗下艺人。1970年成为华纳的子公司。厄勒克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是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人物,她与弟弟俄瑞斯忒斯一起为父报仇而杀死了母亲,为此,心理学中“厄勒克特拉”又指“恋父情结”,与“俄狄普斯”(恋母情结)相对。
8.
阿巴拉契亚山区,Appalachian,美国的英国移民聚居地,由于此地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较少,许多英国古老民歌得以以原貌保存。英国民谣学者塞西尔·夏普曾专程到该地区搜集、整理、研究民歌,带动了英美众民谣学者到这里采风的热潮。
在“克兰西兄弟”之后,又出现“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这个团体。“都柏林人”起先由乡村教师龙尼·朱(1934- )组建,于1962年以“龙尼·朱小组”(Ronnie Drew Group)为名在都柏林各酒吧演唱,名声遍及全爱尔兰及英国北部一些地区;中途又有前“棋子”乐队(Draughtsman)成员约翰·谢汉、鲍勃·林奇加入,他们一系列的现场表演尤其是在伦敦塞西尔·夏普纪念馆的表演,宣告凯尔特民谣被广泛认同。30年后的今天,“都柏林人”已被视为爱尔兰民族艺术的象征性团体。
“都柏林人”已被视为爱尔兰民族艺术的象征性团体。一帮白发皓首的老人们,创作衰退但活动不减,他们是爱尔兰民歌圈内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图为“都柏林人”在近年一场演唱会上。
“都柏林人”乐队画像。一帮大胡子,一帮老头子。
在以上团体影响下,苏格兰出现了“伊恩·麦卡尔曼民歌小组”,后更名为“麦卡尔曼一家”(the McCalmans)9;北爱尔兰出现“他们”乐队(Them),爱尔兰出现“军校生”乐队(the Cadets)10。
注释:
9.
“麦卡尔曼一家”,1964年组建。
10.
又称“军校生表演队”(the Cadets Showband),1961年组建,1972以后便很少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