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4)

(2011-11-10 08:45:19)
标签:

杂谈

对于北爱尔兰地区,宗教、种族问题没有像南爱尔兰那样因为独立而获得解决,爱尔兰岛的南北历史变迁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1968年,冲突演变为武力对抗,艺术家们十分关注并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在贝尔法斯特军事管制下,出现了上面提到的“他们”(Them)。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4)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范·莫里森(中)在录音室里等待录音。这个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坚定气质,在还没有出名时即如此,出名时更具大师气度。

 

“他们”的故事,要一直追溯到一个美国音乐爱好者和唱片收集者,他有个儿子名叫范·莫里森(Van Morrison,1945-  )。在父亲影响下,莫里森很小就对音乐产生兴趣,12岁即参加 “戴姆尼沙滩”(Demnie Sands)和“标枪”(the Javelins)两个乐队;两年后即1960年,乐队改组为“君主”( the Monarchs),风格为蓝调与灵歌。“君主”在CBS 11旗下出版过一张单曲唱碟(碟中包括《冬青谷》和《刺痛的婴儿》两首歌),并在苏格兰、英格兰、德国等地巡回演出。回到贝尔法斯特之后,范·莫里森加入了由爱伦·亨德森、艾里克·威克森等组成的“他们”。1964年的处女作《现在先别喊》(Don't Start Cry Now),随后的《亲爱的请别走》(Baby Please Don't Go)、《黑夜降临了》(Here Comes the Night)等歌曲,为“他们”赢得早期声誉。但当范·莫里森听到大西洋彼岸鲍勃·迪伦的作品《宝贝,一切结束》后,深深为之震动,改弦更张决定走新的路。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4)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他们”乐队首张专辑,以“愤怒的年轻人”形象出现。在唱片背页莫里森以夸张的语气自我宣传道:“我他妈读着它感到自己变味了,为什么?那不是我们!那根本就不是我们!去他妈的!这跟其他所有事儿一样,开始想法很好,然后都变味儿。”

 

注释:

11、CBS,哥伦比亚公司,全称为“哥伦比亚广播系统”,1927年成立,在这个名称确立之前还有漫长历史,堪称与录音发明发展同步的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对古典、爵士、民谣、摇滚的录音和发展都有贡献。1988年被索尼收购,1991年使用Sony这一新商标。

 

此时,刚刚结识的美国音乐人伯特·伯恩斯(Bert Berns)给予莫里森极大的帮助。1965年作品《格罗丽亚》(Gloria)开始摆脱单纯的情爱描述而成为一首反传统力作,后被众多车库乐队翻唱。虽然“他们”乐队成员变化频频,但有了范·莫里森,乐队便像有了始终坚定不变的灵魂,一直到“他们”乐队1967年解散。

单飞之后,莫里森从对黑人节奏布鲁斯的单纯模仿中脱身,走上了一条更独特、更探索的道路。从与伯恩斯合作的《褐色眼珠的姑娘》(Brown-eyed Girl,1967)开始,莫里森不断与国际知名乐手合作。专辑《星际数周》(Astral Weeks,1968)是与一批著名爵士乐手合作的,合作者中有酷爵士的开创者迈尔斯·戴维斯乐队的贝司手理查德·戴维斯(Richard Davis),有将爵士乐引向古典化发展的“现代爵士四重奏”乐队的鼓手康尼·凯(Connie Kay),他们都是些精妙、精微甚至微妙的乐手。蓝调、灵歌、福音、民谣、古典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在《月亮舞》专辑(Moon Dance,1970)、《茱萸蜜》专辑(1971)、《范·莫里森,他的乐队和街头合唱团》专辑(1971)中延续发展,产生了梦幻般的、诗化的效果,为以后出现的爵士民谣提供了范本。1973年专辑《在高速公路奋进》,运用整个奥克兰交响合唱团来构架调色板,它与现场双张唱片《罢手已晚》(It's Too Late To Stop Now,1974)一起,成为70年代爱尔兰风格与世界潮流汇合的总结。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4)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范·莫里森《星际数周》(1968)开始与爵士乐手合作,造就蓝调、灵歌、福音、民谣、古典高度融合的方式,产生了梦幻般的、诗化的效果,为以后出现的爵士民谣提供了早期最佳范本。

 

莫里森的嗓音不像很多爱尔兰艺人有一听入耳的曼妙,有时甚至显得比较生硬和呆板,但他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坚定的大师气质,超强的自信,布鲁斯与灵歌相互交融的技巧,使他的歌声极其耐听;而歌词中大量关于民众生活的描写,对北爱尔兰政治事件的关切,使他成为20世纪 下半叶最受关注的凯尔特艺术家;与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合作,又使《一个叫天堂的小镇》(A Town Called Paradise)、《切·那·诺格》 (Tir Na Nog)12、《一个爱尔兰流浪者》(One Irish Rover)这些爱尔兰民间调子,再度为世界人民聆赏、熟知。莫里森80年代的专辑《诗歌冠军制作》(Poetic Champions Compose,1987),90年代的专辑《启蒙》(Enlightenment,1990),与黑人布鲁斯大师约翰·李·胡克合作的专辑《流亡太久》(Too Long In Exile,1993),也都成为享誉一时的佳作,他因此而被视为最不受风格限制的凯尔特民族艺术家。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4)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范·莫里森80年代的专辑《诗歌冠军制作》。融合型的民谣摇滚曲风已非常成熟。

 

注释:

12. Tir Na Nog,爱尔兰语,意为“青春之地”。在爱尔兰神话中,来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青春之地”,上帝和幸运的灵魂都住在那里,得享永生并永远年轻,Tir na nog有时亦作为“童年”的隐喻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