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喆老弟,这就是力量?

(2010-03-25 10:21:52)
标签:

杂谈

陶喆老弟,这就是力量?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中国R&B音乐的成熟并风行,与一批ABC(America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华人)在歌坛的崛起密切相关。1998年陶喆发布第一张专辑,是R&B在中国风行的第一个信号。之后,另两位ABC王力宏(1998)和孔令奇(2001),从左右两翼助长了这股潮流,中间周杰伦1的横空出世才会显得那么顺理成章。陶、王、周均成超级明星,导致R&B统治主流乐坛达7年之久。

R&B绝不仅仅是音乐风格的转换,而代表了1998年之后整个乐坛气候的变迁。这些巨大的变迁表现在:

——音乐全盘西化。虽然唱的是中国词,实质上却是外来的形式、外来的唱腔、外来的表演风尚、外来的文化习俗主导整个歌坛。自此之后,非洲裔美国人接管了中国青少年的声带,美国流行乐控制了中国青少年演奏和创作的手,使一种半男半女的哼哼唧唧咿咿呀呀弥漫整个神州。

——音乐变成彻底表演性的,变成娱乐而不是艺术。歌手带着表演的潜在心态写歌,听众带着看表演的潜在心态听歌,大家在潜意识的默契中把音乐当作去参加一场全球大PARTY,当作时髦、娱乐和享乐的大餐。以R&B为中心,音乐变成了台上台下兴高采烈的互动,变成了一种炫耀,变成了一种秀。

这是一股无比柔媚却无力之风,音乐变得一元化和低龄化。老家伙们转眼都歇菜了,各处舞台中心,全变成十来岁的小孩子千篇一律的狂欢舞会。娱乐型音乐,过去只是音乐中的一种,现在成了流行音乐的全部。从此,流行音乐除了男欢女爱、轻飘飘的美感,再不盛产其他任何东西。

中国流行音乐是在什么地方突然拐弯的?是在1998年,以R&B的风行为标志,断然划开两个时代。比较一下’98之前和之后,音乐风貌截然相异,转眼之间,舞台布景换了,人换了,风格气氛全换了。

这绝不是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的“音乐魅力”单独使然,而是有整整一代人的崛起暗中相呼应。陶、王、周之前,身为ABC的杜德伟、有音乐博物癖的庾澄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R&B台湾艺人L.A.Boyz(3个在洛杉矶出生的ABC),早在1992年之前就曾经猛玩这类音乐,却从未成为主流。但在1998年之后,气候为之一变。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火了,并且,在他们身后,海外出生长大的华裔少年来了,张智成(马来西亚)、林俊杰(新加坡)、王珏(美国)、童彤(阿根廷)齐齐R&B;在内地出生长大的新一代少年来了,胡彦斌(上海)、张敬轩(广州)、施文斌(珠海)也齐齐R&B,韵味十足才艺全面好像全是美国长大的。他们揭示的新现实是:新一代中不光有喜欢听R&B的,更有一批会唱会作会表演、唱R&B比唱民歌更顺口的新少年。

1998年,80年代出生的长到了9至18岁,这是与中国的开放同龄、身历全球化、沐浴欧风美雨的一代;1998年,他们首先在娱乐舞台登台了。

因引发R&B风行,而被称为“R&B中国第一人”的陶喆,2005年初发布个人第4张专辑,风格为之一变,说:我的R&B时代结束了,我的青年时期结束了。

这张专辑叫“太平盛世”。出这张专辑的时候,陶喆想明白了三件事:第一,他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第二,他意识到音乐不应该只是娱乐;第三,他意识到歌曲必须要有力量。

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陶喆弄来了《孙子兵法》、《苏三起解》,弄来了二胡、三弦、女子十二乐坊,这是一种意识到自己的个人身份、并力图确认这种身份的努力,也是企图将外来的R&B化成自己艺术的冲动。意识到音乐不应该只是娱乐,陶喆开始了探索自我的努力:大多数配乐变成了民谣配器——民谣,这是孤独者的自吟和思想者的沉思,它专注于自己旁若无人,与秀给别人看的娱乐型音乐不同。意识到歌曲必须要有力量,陶喆开始思考、开始专注歌唱本身,明白了R&B是一种炫,HIP-HOP是一种花哨,往往是给歌曲加花边,却无助于表现它们的力量;他现在要去掉那些繁饰了——每首歌只用4种乐器!

在破茧而出之际,陶喆身上充满了看见新世界的锐敏幻觉。好像世界在他脚下,他现在就是世界。陶喆宣称,新专辑充满力量,沉重且赤裸,对聆听者具有绝对挑战;他又说,随着这个新时代的开始,自然会呈现新的声音、故事和期待中愈发敏锐的生命洞见。

但是,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陶喆虽然比任何时候都严肃,但是关于力量和洞察的许诺全部落了空。他居然没发现,女子十二乐坊是这时代的另一种秀,《苏三起解》只是完成了更高明的机巧、更美妙的R&B式起承转合;民谣只是配乐和倾心于自我的努力姿态,芯和心还是那个R&B:它们对中国艺人个人身份的确认助益无多,对加固外来艺术形式的殖入力却极为有效。至于力量,只是个别作品沾上了一星半点,并且,那力量表现为音乐和情绪的力量,而不是思想和洞察的力量,它在音乐上很崇高,在内容上很弱小,形成外强中干的奇特景观。这种现象在上一张《黑色柳丁》2中已表现过一次:每逢陶喆准备有包容世界的胸怀、仰望苍天的悲悯,这种胸怀和悲悯最后全化成了和平、环保或人类爱的通世恒言。至于洞察,《太平盛世》里没有洞察,虽然陶喆声称要关注社会、提供思索,但《太平盛世》里的思索,依然局限在男女之情的狭小范围内。

但仅凭着这些,陶喆就觉得思考了、洞察了、敏锐了、力量了、沉重赤裸得挑战了。这从另一面说明,这一代人身上没有多少力量,他们的世界真的很小。这一代擅长追新逐异创造娱乐好听好看好玩,却始终缺少思想和力量。所幸生命已经重新起头,未来还有什么?道路漫长,且待下一回看。

2005年2月20日

本文纸媒版本载于《五年顺流而下》,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注释:

1、2000出版首张专辑《JAY》,2001年以《范特西》专辑大热。

2、《黑色柳丁》,陶喆2002年专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