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唱片:U2:The
厂牌:Island
出版时间:1984
封面设计者:Anton
在U2令人难忘的多个封面中,我独挑出这一张是因为:同是要表现乐队的荒凉、幽黑、旷远、神秘和遗世独立,哪一张也不像这张这么奇特,这么另辟蹊径,这么不可思议。
表现这类题材,惯常思路是黑白图像、模糊面影、荒原或废城背景,总之,要制造一种遗弃在时间洪荒中的影调印象。U2的其他封面正是走这条路。
这张封面包含了这些想法,但比这些想法走更远。实际上,作为一张出版在先的专辑,它包含了后来在The
中心影像虽然没有跳出废城背景,主要色调却不是黑,而是灰白,如烟灰般万事皆废的灰白。天空中如狂风扫过的飞云痕迹,加强了宏大叙事,提示刚刚过去的猛烈风暴的记忆;城堡残迹提示了过去的大火,点出“难以忘怀的火焰”之题
紫、金也是旧的颜色,这是超出一般设计师的洞察。全部场景都关乎记忆,令人一目难怀。尽是大手笔,无一处小格局,此设计堪称卓绝。
唱片:Scorpions:
厂牌:Summer
出版时间:1984
封面设计者:Kochlowski/Missmahl/Pieczulski
就是这张《爱在第一螫》,包含了乐队那首最著名的单曲Still
在以性感为主要诉求的封面中,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它的性感强烈到你没办法忽略它,即使是放在一堆妖艳的美人堆中,还是没办法忽略。它的性感很霸道,很锐利,含钢铁之气,有冷兵器的感觉,这是男女惹火的姿势形成的,是大面积裸露的女人体与金属党的皮革形成的,是大黑大白的剧烈对比形成的。同时,女人白花花一大片裸背上一根细细的黑带,处在半明半暗却刚好在画面正中若隐若现的乳房,都在鼓荡着这种性感。
男人暗处的手上的笔指向女人的大腿,为“螫”字作注解。女人腿上的文身和男人手上类似图案的饰件,则提示着乐队的名号“蝎子”。
蝎子、女人、爱与螫,热的性与冷的铁,张力由此产生。一张静态画面里,有永恒的力量交汇和运动感。
唱片:Propaganda:
厂牌:ZTT
出版时间:1985
封面设计者:绘画Brüken,设计ZTT/contract
这张电子先锋主义唱片表现出高度的学理性和研究气味,其音乐有一个副题:为脚步和心跳的鉴赏家而作。
绘画作者也是音乐的作者之一,也是Propaganda的主唱,所以不奇怪——绘画巧妙地成为音乐的影像化的摹拟,并且从设计的角度,再一次表现出高度的学理性和研究气味。
设计表现出对19世纪末克林姆特表现主义装饰风格的喜爱,同时也是对同时代纽约“复古主义设计运动”的一个回声。该运动以复古式的欧洲装饰风格,对现代主义的极简和酷予以升级。
从下至上斜贯画面的巨粗灰线,脱胎于建筑设计,形成版面的中心框架。
由于这个中心框架的作用,排版的三层叠置、Brüken的画和Propaganda图标悬空式的摆放得以提升,形成三维的深度错视空间。
这个空间效果的达成,却没用一件立体造型手段。
如果可以拟一个题,这张封面或可称之——“装饰的抽象,复杂的简约”。从平面设计学的角度,它则表现出设计者渊博的设计学养和成熟的设计技法。
唱片:Bauhaus:
厂牌:EG
出版时间:1985
封面设计者:Daniel
这是一个容易流俗的题材,唱片名叫“天空消失了”,因题起意,日食的形象很容易想到,设计就从这个起点开始。巨大的黑太阳悬于天空,悬于人类头顶,使整个天空晦暗一片,噩兆和邪恶之感油然产生了;而噩兆和邪恶,正是Bauhaus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但吉他手Daniel
日食的效果则这样产生:眼睛很容易被白环中的黑圆吸住并专注,它面积大、被白环强调且是整个图像中心,因而具有吸食视觉焦点的魔力。当其收缩力把眼睛钉住,日食的形象旋即被唤起和幻视,那些杈一下子变成日冕,变成邪恶时刻白火焰的喷发;黑圆变成黑星球,甚至产生球体幻觉,于是这个抽象符号就比日食实际的形象还强烈。简化、抽象的形式和颜色,有时会更突出一些东西,因而更主观、更剧烈。
不知Ash此画如何作出?我觉得它像来源于一个杯子底儿留下的奶迹。圆周上的杈及其纹理,像是牛奶漫溢痕迹,又像结霜,这使这“太阳火”冷、白、灰且含糊。日食形象实际是牛奶印,这里有一种幽默。Bauhaus后期音乐具有更多模糊性和多义性,不像早期简单化、尖锐和极端。图亦如是。
唱片:Scott
厂牌:Icon
出版时间:1986
封面设计者:Steve
这张唱片封面将一个人的肖像从嘴部切开,嘴以上面容,奇怪地叠放在人物肖像胸部。为什么会是这样?——跟音乐家的创作理念相关。
司各特·约翰逊是一个以切拼手法著称的先锋音乐家,而且,与其他切拼家不同,他的切拼是一种硬切硬拼。
肇始于瑞士的“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有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叫威利·孔兹(Willi
这张封面,无疑是这一思潮的产物。音乐家名称和唱片名称硬性分拆,放在唱片的四个角,也是一种硬切硬拼。
不易察觉的技巧出现在:
1、
2、
3、
4、
5、
初看去,这一切全可能被忽略,唱片架上,就是一个异样的图片剪裁对注意力的吸引,这尤其重要。
唱片:Suzanne
厂牌:A&M
出版时间:1987
封面设计者:Melanie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苏珊娜·维嘉,这张封面从一大堆重金属的妖魔鬼怪、流行偶像的搔首弄姿、说唱嬉蹦的黑人街头青年及唱着乡村乐的美国伪农民形象中,一下子跳出来。
它美得朴素。突出了人而不单是女人,普通人而不是明星,一种气质而不单只是漂亮。什么气质呢?我的这种感觉也许是主观的:这是一种艺术气质、聪敏气质、安静的抒情气质。一个普通人,是艺术的、美的,又是平凡的、温暖的,这种感觉,让人亲近和喜爱。
该封面在照片完成后的设计简约、不张扬、却奏效——
字体手写,统一于人像的自然气质;四单词一词一行,隔天隔地居最左,最大化地融进画面。
照片颗粒化的、模糊效果的处理,使它更像是一幅法国印象派绘画。颜色的处理也趋近印象派人物画一向喜好的棕红。温暖的艺术气质印象,即由此而来。加红处理甚至感染了黑色,使它也成了同种色。颜色的加紫处理——特别在字体中,使暖中侵入冷色——冷意——冷静。
戴黑手套的双手托住腮,有瘦化脸型的作用,这种小技巧,今天已被摄影师们滥用。
维嘉是个诗人,但摄影突出其普通人一面,然后再予以艺术化地处理;这样便使封面形象与她叙事诗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产生有趣的互义效果。
人像式封面设计,应用最广泛,却最难出彩。人物气质的捕捉是一个方面。要让那形象一下子抓住人,不容易。
唱片:Roy
厂牌:Virgin
出版时间:1989
封面设计者:Tim
这张唱片封面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非设计者难以体会。第一,罗伊·奥比逊此时已经是享名30年的巨星,其声名一度与猫王比肩,这就像横亘在“再造形象”面前的一道天堑。第二,奥比逊的杰出在于其歌唱,所以设计必须要表现歌唱,但以歌唱形象作设计,太容易流俗,太容易被淹没。第三,罗伊·奥比逊的歌唱是既平凡、又超凡的,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既平凡又超凡的歌唱形象,超乎于“众声”之上。第四,对奥比逊来说,这张唱片具有一定突破性,是一个新奥比逊,必须再造(形象)、刷新和超越。
Stedman匠心独运,巧妙地完成了这一切:
——手指拢在嘴边,形成黑白线条,像极了麦克风,并超越了麦克风,暗指这是一张“大师级歌唱”。
——阴影遮住眼睛并盖住脸颊,延续奥比逊招牌式墨镜形象并超越之,形成蒙面印象,传递神秘感。
——以对角线复制形象倒影,超越人像式封面,造成更多图案感觉;非造型功能的大片黑色,巧妙地成为造型力量,进一步加深神秘感。
——文字有它们的影子;Roy和Orbison之中的
2005年3月
本文纸媒版本载《五年顺流而下》,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