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流行音乐的过瘾之处,在于它属于当代音乐活着的部分。
每个时代都有它活着的部分,与其相对的,是老下去的部分。那老下去的部分,由于某一现实巨变,不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条件,于是与此生之人类生活断裂开来,变得相对静止,由此而渐渐变成为历史。而活着的部分,继续在生长,继续成为活人的娱乐、精神和生活,成为正在发生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这个时代活着的音乐,统称为“流行音乐”。作为其伴生物的唱片封面,有幸成为当代平面艺术的活着的最活跃的部分。60年代迄今的唱片封面设计,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代视觉艺术中活色生香的部分。
以我之孤陋寡闻,唱片封面这一平面设计艺术,至少与以下艺术思潮发生了碰撞与互动,它以巨大的生成数量和无比活跃的创作,丰富了当代平面设计的艺术实践:
——19世纪末奥地利的设计改革运动“维也纳分离派”,尤其是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表现主义装饰风格。
——源于1920年代德国建筑设计艺术的包豪斯设计风格和理念。
——1930年代勃发的以达利、基里柯、马格里特等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运动。
——战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尤其是先锋字体学派将字处理与平面影像融为一体的实践。
——1950年代之后兴起的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美国波普艺术。
——同样是在50年代兴起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形成了在艺术观念上崇尚理性、在艺术形象上模糊国别和民族的国际主义之风。国际主义在之后30年里成为垄断性的设计风格,产生强烈的现代感、高度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倾向,但也产生单调、刻板、相似、机械、乏味等理性主义并发症。
——1960年代伯恩巴赫(Bernbach)提出的革命性广告理念:只有与众不同的广告,才有与众不同的产品。它虽然不是艺术领域的事件,但对艺术活动尤其是平面设计运动影响至远。
——由瑞士的巴塞尔(Basel)等发起的“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New
——意大利米兰1980年代产生的以“孟菲斯集团”为代表的激进装饰主义设计运动和旧金山激进平面设计运动。该运动表现出对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古代装饰艺术的认同立场,大量采用复杂、艳丽的图案、纹样、肌理,偏好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浪漫的细节,形成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反动。
——1980年代以欧洲和美国纽约为主要发源地的“复古主义设计运动”(Retro),注重古典主义、历史装饰风格的运用。
——1980年代末期开始的数码艺术运动,以计算机为工具引发,80年代末首先从英国麦金托什计算机始发并蔓延开来。以鼠标作画,以电脑软件Photoshop、CoreDraw、Freehand、Illustrator、Painter等为图形处理工具,突出表现采样、复制、合成、变形等设计特色。
平面设计与绘画/雕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它是一门沟通的艺术。音乐内容是唱片封面的第一决定力量,而不能任由设计师凭个人意志去天马行空。从这个角度讲,唱片封面设计是一种不自由的艺术,是规定性的艺术。但也正由于这种不自由和规定性,它必须容纳更多异质,更多对音乐对象、社会现状、文化心理、时尚趣味、大众传播的把握和了解,因而,它又成为包容性大、挑战性强、涵盖面广、敏感度高、视野极其开阔的艺术。
这里撷取80年代出版的12张唱片封面,略作分析和解读。在音乐打开人耳朵的同时,也打开人的眼睛,其乐何如!
唱片:Joy
厂牌:Factory
出版时间:1980
封面设计者:Peter
继上一张超酷、超绝、超神秘的Unknown
它们有足够的黑暗,足够的冷,足够的悲观绝望。Closer这张,黑暗吞没了所有人的脸,只露出死者枯槁的脸。生者姿态各异,但不同程度都被黑暗笼罩着,被悲哀压伏着。交叠的手似乎想抓住,那唯一的、最后的安慰。
这并不是Saville本人的悲观,而是Joy
而该设计的完美,多少作品只能望其项背。光只亮在该亮的地方,完美;亮只亮到该亮的程度,完美;图片在白底上的位置和比例,完美;CLOSER字体及两边的逗点,完美。
唱片:Rush:
厂牌:Mercury
出版时间:1980
封面设计者:概念Huge
叙事设计在CD封面设计中较少见,原因是,在单幅的、非常有限的这一个小方框里,要想讲一个故事太难了。
但Rush这个乐队却是一个有故事瘾的人,他们在音乐里讲故事,有时也尝试在封面上讲故事。封面的创意者之一Neil
在前一个关键词里,他们要表达对无线电波和收音机的赞美和感恩;在后一个关键词里,他们要表达驯服科技和经历一个一个浪潮后人性依然强大、生活依然继续的信心。
所以Permanent
这是又一波巨浪。一地的断木残墟提示着,已经有过巨浪,毁掉了一切。
但少女微笑着,发散着乐观;大风吹起裙裾露出了底裤,发散着性感;整个画面危险、灰暗,但是没人在乎、灿烂。
有象征意义的一个画面。象征着什么?没必要说透。唯一的红色——电波,从上空横穿画面,巧妙地写出Permanent
唱片:Third
厂牌:Island
出版时间:1980
封面设计者:D.
中美洲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具有与欧洲艺术完全不同的传统。而世界的美学观念,莫不是被欧洲传统所潜移默化、塑造和强制。所以我会打心眼里觉得中美洲的唱片封面是一堆烂货,那种设计格调简直就是恶俗。
能挑出这一张,依然说明我被欧洲传统的强制程度。唱片封面上,中美洲艺术元素被巧妙地折衷了,像是具有了一分典雅。其实典雅是什么?典雅就是欧洲艺术传统的教化。让人觉得恶俗的绿色、赭色、红色、黄色、蓝色搭配被蜡笔画表现,并综合上油画、水粉画的一些特点;人物形象以石板画样式出现,以古典式群像的方式排列,这都是折衷,是典雅的来源。
画面展现了天上的奇景:在早晨,在旷野,四口之家快乐嬉游。像是天方夜谭里的情景,从歌声、风还是东方天边,突然现出一团雾,扩散出“第三世界”乐团六人的形象,它们持续扩大布满整个天空。“和谐”,“和声”,“出现”,Arise
唱片:Earth
厂牌:CBS
出版时间:1982
封面设计者:Shusei
“土·风·火”绝对是七八十年代的新事物,它将迪斯科音乐中所可能有的时代新要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几个乐队却只能沾一点边儿、表现某个局部。听那些乐队可能完全看不见迪斯科音乐中的时代旨趣,虽然音乐更流行;听“土·风·火”,迪斯科的特质像化学实验室分析出的元素谱,虽然音乐完全陌生。
“土·风·火”的唱片封面,将这些新要素呈示得清清楚楚,它们包括:科技美学、身体主义、享乐的艺术和黑人时尚国际化。
先驱者Kraftwerk可能有它的酷、极简和抽象,却不可能有它的商业化的鲜美和热火,这是迪斯科特有的鲜美和热火——从科技的抽象而来的酷,却变成了热腾腾的城市生活的活色生香,变成了全球商业时尚。它通过身体来实现,既强调性感,又鼓吹力量,还灌进了技术、前卫、宇宙学、东方神秘主义的迷魂大汤。
嘿嘿,就把它们当作这个封面好了:一个科技主义、极简主义的炫亮热商品,一个闪耀着科技和商业双重光芒的国际时尚运动。星球及宇宙图景,身体放出奇妙光环和吉他图形,花与城市图腾,人体上的经络和地图等高线,星球和人同时被光电化、科技化了,这都是与时俱进的新的设计语汇。
厂牌:4AD
出版时间:1984
封面设计者:23
23
过了许多年后,Treasure给我的印象依然是黑暗中钟声回荡的错觉。但其实画面上没有钟也没有声有的只是另一些物事。我们先不必学究般地考究画面上究竟是什么,那会误入歧途误了设计的真义。这个封面给人的最直接印象,就是重重的线条:首先是环形的线条,环形的线条上有悬垂的线条,悬垂线条穿过环形,进一步幻化为雾状的条条光影,扩散,散进黑暗中。正是这重重线条,给人一种钟声回荡的印象。
色彩和形象色泽更隐一层,似视而不觉,其实却是我们目击这第一印象的先决条件。再加上丰富的花纹和细节、丰富的花纹和细节所导致的精美光感,共同作用出——穿过尘封岁月、幽暗中苍白的、丝质而闪亮的钟声之回荡。
23
那么这影像实际是什么呢?是一个绣花精美的纱袖,后面一个丝质衣模,再后面一道悬垂的绸缎,因此,它也给人影影绰绰的虚幻的人的印象——如果你深看的话。至于它在暗指音乐上有多妙多神似,听唱片吧。
(待续,下篇将评介U2: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