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与鲁奖

(2025-02-10 21:43:36)
标签:

星座

文化

时评

情感

教育

                               小小说与鲁奖
                                                                      杨晓敏
经典作品、代表作家、从实践中来又与实践融为—体的理论规范以及近半个世纪的大众阅读认可,奠定了当代小小说文体的独立地位。小小说为促进文学繁荣、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形成,提供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

2010年3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市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条例”,在条例中增加了“小小说作品可以结集出版的方式参评”。至此,近30年来的由民间兴起的小小说文体正式纳入当代文学主流范畴,成为一个时代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成果。

文学作品需要常识性的精品标识,也需要大众参与的读写情趣,之于任何一种文体的经典示范、人才领军,当然需要一种来自外在的具有鼓励性质的推动力。因为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巨大的艺术(文化)蕴含、受众群体,以及独具的评判标准。对于促进当代文学繁荣而言,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参与,都是文学之树枝繁叶茂的一部分,尤其在组织选优拔萃方面,“兼及各部”是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近四届鲁奖评选中都明确设置有“短篇小说(小小说集)奖”可以参评,而只有其中一届冯骥才的小小说集《俗世奇人》榜上有名,其它三届的评选结果是,评委们在评审中把其中的括号内容省略了,如果不算是一种工作上的“渎职”,究其原因,却是语焉不详。

一场全国性文学颁奖典礼,因少了作为一种新文体的小小说的身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环之下,那些在大众读写领域被推崇的小小说作家与作品未能登上舞台,未能与兄长们共同沐浴体制红利的雨露,犹如一场盛筵中注明虚席已待,却又以另一种说辞阻止了门外的持函人。

现在的文学读写群体早已“多元化”。看待小小说,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不用“精英化”的标准当然也不用“通俗化”的标准来衡量,而是用“大众化”即雅俗共赏的标准来衡量,或许会得出新的结论。比如网络文学的出现,评价它的标准就不是用纸质出版物的标准来衡量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在评价体系上也应有所不同。

在各类唱歌比赛中,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或者地方不同剧种、民歌等就能兼顾各自评价对象的不同。鲁奖如果专门为小小说文体单列评选,而不是置放在“短篇小说”门类中“混搭”,或在“短篇小说”评奖名额上固定一个或两个名额另行评审,那就不容易造成“体裁缺席”或在艺术标准上的“误判”了。

据说当年汪曾祺的小小说《陈小手》因文字超短而未能入列全国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如今回望,当年同届曾获此奖的短篇小说,大都“风过不留痕”了,而《陈小手》今天依然被人称道,这算不算说是某种“遗憾”呢?如今那些活跃在大众读写市场的小小说作家,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精短篇什,在读者眼里,丝毫也不比其它文体的作家和作品逊色。

如果把小小说单列出来评奖,有利于在从者甚众的小小说作家作品中择优推举,不仅对小小说读写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对于营造郁郁葱葱的文学绿地,乃至从一个新的文学品种的健康良性发展上,和从整体的文学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坊间趣闻
后一篇:写作的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