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创作谈片(3)

(2023-11-11 14:51:09)
标签:

星座

文化

时评

情感

教育

                        小小说创作谈片(3)
                                                                      杨晓敏
1、一方面我们要写出厚重的、有长度的大部头作品,使我们成为有分量的作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精粹的短章,因为珍惜读者的时间本身就是对读者的最大尊重。假如读了20万字得到的艺术信息含量,跟看2000字得到一个信息含量差不多,所投入的时间则相差甚大。当然并不是说长文章有什么不好,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百年孤独》等是具有世界级艺术水准的经典,中短篇小说“三言两拍”、小小说“聊斋志异”等也是名篇佳构。我们只是在强调经济型读写的意义,强调文化内在蕴含的时候,才会着意强调“精粹”这一点。文学作品永远都是以质取胜的,小说不分长短却分优劣,写好写精才是最重要的。

2、很喜欢小说的一种叙事手法叫伏笔与照应。故事的前半部分打下一个或数个伏笔,以一种隐若现的提示进行铺垫和推进,在后半部分自然而然的做出一一照应,犹如曲径通幽时的柳暗花明。对于故事本身来说,内在逻辑由此连贯无隙,人物形象和性格渐次丰满起来,文气有弹性有节奏,显得自然流畅,妙趣横生,阅读起来读者的参与感强。作为小说,仅有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故事编排只是它的基本构成和表现形态,它的深度和内涵则要以文学性来衡量,所以故事中的人物塑造才是它的血液、骨骼和精神。

3、小小说篇幅短小,不能设置大起大合的情节,不能铺排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故事,但小小说亦可用一系列作品来围土成堰,在每一篇相对独立的故事里,通过一个个精彩的细节刻画和典型的人物塑造,同样能传导出人间千丝万缕的浓浓爱意。一篇成功的小说作品,应该塑造出一个或数个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它考验着作家的思维创造性,也成为鉴别作家艺术功力的试金石,衡量一部长篇、中篇、短篇或小小说作品是否优质,概无例外。

4、在小小说千把字的篇幅中,要做到疏密相间,故事起伏跌宕,语言摇曳生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类乎于国画技法中的工笔画,要求构思精巧而笔法疏密有致,闲笔不闲,字字都要落到点子上,对作家实在是一种考验。一篇成功的小小说作品,显示了作家在创作上的高度,而众多有代表性作品的批量涌现,则构成了作家写作的厚度。系列写作成功的奥秘还在于,从单篇上看,都不失为独立和精致,但将数篇束成一组,依然相互纠结缠绕,顿有中篇小说的效果。假若一本书通读下来,则像一部长篇小说一样枝干疏朗,叶叶分明。

5、小小说的文字讲究简约,遣字造句以含蓄和富有张力为上,提倡以极小的篇幅承载较大的容量,所以才有小小说与诗结缘的说法。而意蕴含蓄与语言张力这些字眼,无论在诗里或在精短的文字表达上,就其营造的效果而言,应该与意象、通感密切关联。意象是可以感知和隐喻的,通感又是传递和沟通感知的诱因,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诗无达诂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6、如果追本溯源,当代小小说创作有三种写法可谓冰峰泉眼,居功甚伟。许行的《立正》注重故事人物的起承转合,文学性强,是经典的传统小小说写法;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举重若轻,言有尽而意悠远,是经典的以柔克刚的思辨哲理小小说写法;司玉笙的《书法家》雕塑般简洁,立意高远,是经典的一剑封喉的小小说写法。三种风格,三种流派,均能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构成了最早在文体上跨越了小小说局限的范例,后来被誉为当代小小说三类主要写法的开山之作。

7、小说创作的奥妙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作品产生近乎迷恋式的一读再读,心里连连说“妙”。可见,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应该具备一些稀有的元素,仅就它的阅读趣味而言,诸如宗教般的氛围、神秘的色彩、回环式的结构以及多义性的主题、复杂意味的人物等,始终让读者兴趣盎然,并激励他们去追寻作品设计的奥妙。尤其是当他们接受了之间的某些细微差异时,这种发现会让人欣喜异常,一种不可言喻的刺激会溢满全身,咀嚼再三,击节赞叹。

8、小小说写作的门槛相对低些,虽有易于入门的便利,但同样因为小小说篇幅的限制,也有写出精品的不易。所以,写作者真正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发表数量上,虽然发表作品是证明作者提高水平的重要标识;还要不断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并从中认识、摸索一定的创作规律,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叙述表达方式。在文学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位,做一个热爱生活并能以文字与修为影响到社会环境的人,尤为重要。

9、凡生活型的作家,从互补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来丰盈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尽可能营造出更大的文学空间,给生活的真实插上飞翔的翅膀才好。在众多小小说写作者中,具有良好素质能自觉强化自身文学储备的人并不多见,许多人长期是倚仗自己的“小聪明”来挥霍自己的生活素材的,只有极少数有此天赋并能自律的作家,才肯在写作实践中,不懈地锻造、提升、健全和完善自己的文学人生。一个作家,如果能调动更多的艺术手段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创造出适合多层面阅读欣赏的精神产品,本来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0、小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在它的发轫成长期,百舸争流,花开数朵,只要是围绕着这种精短体裁来做文章的,无论叫小小说、微型小说或微篇小说等,无论是倡导者、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等,都是做出了奉献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星火燎原,此呼彼应,共存共荣,互补互动的行为,促进了小小说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繁荣局面。仅从阵地意识上讲,《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界》《北京晚报》《沧州日报》等等,都有着数十年以上守土有责的担当和敬业爱岗的优秀园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