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江伟
徐江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27
  • 关注人气:1,8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浪:文明起源的语言密码——徐江伟的重要发现

(2022-03-13 08:42:47)
标签:

历史

文化

徐江伟先生有两本很重要的著作:2013年的《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与2017年的《寻找另一种起源:华夏文明猜想》,都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的。

  文明的标志在于文字,文字的诞生基于语言。以往的上古文明理论有两个束缚,一个是把象形汉字从形义的解释推向各种深文沟纳,从未以“记录声音”也就是“拟音”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笃信“中华文明本位说”,进而排斥所有与此相左的议论和言说——学术上的“政治正确”是人们习惯性望而却步的杠杠。

  造成第一个束缚的原因还在于中国除了陈寅恪、季羡林等少数学者有丰沛的语言学知识能力,大多数是在千百年来汗牛充栋的古文献中做文章。而陈、季等先生的语言掌握多于欧美埃梵,而精于古藏语+阿尔泰语+蒙古突厥+通古斯语的学者似乎极少见。

  尽管百年来学界不断有“疑古”之说,但导致第二个束缚的还有一个核心的科学原因,就是分子人类学和基因技术都是近年来的学术突破,新科学在时空范围里对人类流布给出了清晰的线索。

  徐江伟的著作因时而生!

  这些年,在拽开本位文明诞生的思路上,苏三的系列著作都在说着同一个事儿:中华文明西来;而兵策儒剑则用两本厚实的著作不断阐示和丰富着他的发现:埃(及)夏(朝)一体同时罗杰灵的著作也持同样观点。

  包括徐江伟,他们都不算体制内学者,也不具有分工细密的“本专业”资质。这才对了!几十年被包裹在同一个学术环境里,螺丝壳内都是专家,就是跳不开!

  在徐江伟之前,有一个在美国学物理的朱学渊博士写了一本书《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看书名就不靠谱,有“关公战秦琼”之嫌。当年读过书才晓得,这书真是好玩,让人思路大开,不但逻辑是通的,而且知道朱博士是用学物理的脑袋把英蒙、英满、英匈字典满灌了一遍后的发现,他的突破口是匈牙利语言上的游牧民族特征。台湾还有个李冬辰博士用统计学方法破译《诗经》,让我等跟着阿城读了叹服。所以我想做学问怕也是有“杂交优势”一说的,不因循陈言,开跨界思路。

  徐江伟的论述是围绕着古汉语拟音的。他的逻辑在于先有语言然后文字记音。文字是从统治者(神权与王权)的祭祀需要出发产生。古汉语的语音来源于原始笨教、上古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相互交融有密切关系。所以作者从当代汉语中找到了大量线索清晰的例证。在2017年的著作出版后,他的论证愈加细密,脉络也更加凸现——他将史前考古与古语言拟音结合起来,将华夏文明符号图腾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整体联系结合起来。“整体”在这里既是三千年以上的时间范围也是亚欧大陆30度线以北东西一万公里的空间尺度,而且还有这里从东到西的通古斯(满族)—蒙古—突厥的关系。

  以上是我仔细读过徐江伟著作的体味,没有一句征引。关于古语言拟音,文献中有太多的线索。我老家是江浙人,懂得“洋泾浜”英语的意思,就大概明白里面是怎么回事。所以这种书读着特别有趣!

默雷先生为这书写的序言我要征引一下,因为说的好:“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做对了多少,而不是做错了多少。创造性的劳动只要有一点点,其价值就远超无创造性却永远追随正确的人。”他还说,作者对古汉语的阿尔泰语释读,“只要有40%能成立,中国古代史就得重写。”

杨浪2021.10.15

 

注:“只要有40%能成立,中国古代史就得重写”一句,源自赵诚先生在《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序言中的一段话:“他(徐江伟)在书中对古代汉语的阿尔泰语释读,只要有50%,甚至40%30% 能成立,中国古代史就得重写。”默雷在《寻找另一种起源:华夏文明猜想》的序言中是引用了赵诚先生的这段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