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的本义和原始读音
公,会意字,在整个先秦时代,都是权力的符号,身份的标识。公与王同义,如“周公”意思就是“周王”。甲骨文和金文由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珠子状“O”组成,如图:

芮公墓青铜器铭文中“公”字
笔者以为探究“公”字的原始本义和原始读音很有意义,因为它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特别密切。

金文“公”字
金文公字由一颗圆珠“O”与表示通天的“八”组成。也有直接以“子”代替圆珠的。由造字方式可知,公本义是“与天相通的明珠”,表达着“天地精华”的意思,公就“天之子”。
在阿尔泰游牧文化中“天子”即“撑黎孤都单于”,本义就是“天地精华所衷的人”,《史记•匈奴传》所谓“天之骄子”是也!
而蒙古语“明珠”确读作“格根”(gegen),且是一无尚尊贵的称号。

蒙古国第八世活佛蜡像
如蒙古国第八世活佛,名叫“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1869年-1924年),来自藏地,其称号为“博克达•格根”,亦称“博克达汗”(蒙古语“博克”是天的意思),此人曾一度自称蒙古国皇帝,但不久自行取消,接受袁世凯的册封:“翊普輔化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据传他在1924年被苏联人枪毙了。
“格根”是蒙古国历代活佛的称号,蒙古语本义就是明珠。活佛都住在“贝子庙”中,蒙语为“贝子达•格根”。
明珠崇拜确是阿尔泰游牧文化一大特征。游牧文化早就赋予珠子以神圣高贵的含义。草原贵妇的标识就是身上披满各色珠子。
清代对王公贵族顶戴或披挂什么样的珠子有严格规定,万不可僭越的。在清代,私采或私藏东珠即是谋逆。为努尔哈赤创制出满文,后金历史上第一个被授予“巴格西”称号的额尔德尼,就是因为有人告发他私藏东珠而被努尔哈赤诛杀的。在后金人的观念中,私藏东珠与私藏王冠一样,罪不可赦。
所谓“东珠”就是产于东北松花江流域的珍珠,自古以白而圆润,大而晶莹著名。满洲人认定它是神灵所衷之物,是真命天子专用品。清廷规定,东珠属于“非奉旨不准许人取”之珍。
清代只有王公大臣,及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才可佩戴朝珠,朝珠质地有珊瑚,翡翠,水晶,玉石,玛瑙,宝石等,而以东珠最为尊贵,只有皇帝皇后才能佩戴硕大东珠。
康熙皇帝画像,头戴东珠朝冠,冠有三重珠,手中捏拿一颗黑色朝珠,如图:

清代皇太后的东珠凤冠,亦分三层,顶镶一颗大东珠。如图:

清代皇后的东珠凤冠
当我知道明珠崇拜是游牧文化一大特征之后,才能真正读懂先秦文物了,如虢国博物馆中的青铜镜:

虢公墓出土两龙戏珠青铜镜
西周虢国开国之君是周文王弟虢叔,封地大约在今宝鸡地区,后东迁到三门峡—带,虢国于元前655年被晋国攻灭。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春秋“公”墓。上图虢公青铜镜中间一圆珠,显然象征虢公。
下图为鲜卑拓跋金野猪腰带扣,“鲜卑头”是也!“鲜卑兽”是也!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林(北魏初都于此)皮沟村鲜卑贵族大墓中。此物带身和带环都浮雕野猪,反映出鲜卑拓跋人确有野猪崇拜习俗,鲜卑部族军事首领都以野猪自称。此物也是龙由猪来的明证:

金制“鲜卑头”
细看鲜卑头,野猪身上镶黑珠宝石。尚黑尚白也是游牧文化的显著特征。金野猪镶黑珠,说明墓主人是部族军事首领,生前拥有“公”这样一种尊贵称号。
基于“公”字的造字方式,先秦时代的“公”与蒙古语“格根”称号相当,以及游牧文化特有的明珠崇拜习俗,我们有理由推测公字的原始读音就是蒙古语“格根”!
附图:金文“子”的写法:

金文“子”字为何如圆珠之状?笔者以为也是游牧文化明珠崇拜的反映,先秦时代“子”确不是一般人可以自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