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ully 图 LEE
走出伦敦码头区轻轨(DLR)的布丁磨坊巷站(Pudding Mill
Lane),就马上嗅到了空气中淡淡的刺激性气味。这里的土地过去长期被作为工业废料堆放填埋区,治安名声亦不佳。如今,土壤无毒化处理正在恢复当地的生机,随处可见的基建亦正把过去静寂而了无生气的区域变成一片大工地。
http://s4/bmiddle/678ae995gaa84d6e04ca3&690
所有的原因都是奥运——站在这个轻轨站的站台,伦敦奥运主场馆(Olympic
Stadium)近在咫尺,在伦敦天空变幻的云层与阳光映衬下反而如海市蜃楼般梦幻。
步出月台走向面对主场馆的绿径,主场馆外观的朴实感压倒了在月台上眺望时感受到的超现实风情。这里也没有十步一岗的警卫,只有英国人爱恨交加的CCTV(闭路电视)系统在严密监察越过钢丝围栏的企图。事实上,戴着耳机,穿着跑鞋的上班族在慢跑或者骑着越野单车不断与我擦身而过,让我差点觉得这里与海德公园并无二致。
当我为了近距离观察场馆而拐进一条小路时,两位之前沿着这一区纵横交错的运河“散步”的黑人弟兄主动过来讨烟抽,我才警戒起来。但两位仁兄拿了烟,便嘻嘻哈哈地给我指明了一个远处观景的位置,又高高兴兴地继续“散步”。我不免怀疑是否把此前在网络上查阅的伦敦东区罪案录太当一回事,好歹自己是在广州长大的。
再拐个弯进入闻名伦敦的H. Forman &
Son餐厅与烟熏三文鱼加工厂后,我的自我怀疑更强烈了。这个外观仿如一块斜切三文鱼扒的餐厅就坐落在旧福德船闸(Old Ford
Locks)运河边上,与奥运主场馆隔着一条宽约10米的水道而已。除了无敌景观,这里还以号称全英格兰最佳的烟熏三文鱼与昂贵的价格而著称。即便如此,当晚餐厅已经满座,侍应惋惜地表示,我应该提早至少一星期订位。我只好坐在餐厅的阳台上享用分量异常精致却要价15英镑的三文鱼,晚上7点多的夕阳为对岸的主场馆镀上一层金色。惬意中,领班侍应向我保证,入夜后步行于运河区肯定是安全的,我毫无困难地相信了。
(BT彩蛋:关于H. Forman &
Son餐厅如何与奥运拆迁者斗智斗勇,获得如今的无敌选址,请关注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ae9950100wkk7.html)
http://s2/bmiddle/678ae995gea9309fab0e1&690
事实上,只有沿着这片运河地带行走,才能发现奥林匹克公园的占地有多庞大。从高空俯视奥林匹克公园及其周边设施呈鱼头形状,张开的鱼嘴位置,上颚就是我刚才经过的绿径以及一旁的热身区,下颚则是被铁路分割开来的其中一个主入口;奥运主场馆则是硕大的鱼眼,坐落在由蜿蜒的运河勾勒出来的一个半岛上;隔河而望、位于鱼鳃位置的是由现时炙手可热的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设计的游泳馆(Aquatics
Centre)以及水球馆;位于其侧的则是另一个主入口以及赞助商接待设施以及耗资14.5亿英镑的大型购物广场施特拉福购物城(Stratford
City);至于在鱼眼上方的背脊位置,则是园区的能源中心、手球馆、主媒体中心,和两个曲棍球中心;奥运村、篮球馆、自行车赛道馆(Velodrome)等则位于鱼鳃之后,坐镇整个公园的最北端。
根据奥运主场馆设计师Rod
Sheard的构思,整个鱼眼位置在开幕式举行当天会变成一个场内外联动的大派对。在场馆内观赏开幕式与运动员进场的观众若忽然感觉馋嘴,可随时从场馆走出来这个半岛的露天空间,届时这里将布满餐饮摊位与出售纪念品的商店,观众毋须忍受任何冷场。按照Sheard的看法,届时整个半岛都被封闭起来,外围观众根本无法进入到这个半岛,但又能隔着运河感受鱼眼位置的热闹无比,正如温布顿网球赛也有赛间休息,“这完全不是什么新的保安挑战”。
http://s10/middle/678ae995gaa84de53ba79&690
根据负责整个奥运项目的英国文化、传媒与体育部(DCMS)发言人Oliver
Jackson向我提供的最新一期截止于今年5月的奥运汇总报告,在7月27日当天,奥运主场馆与游泳馆、自行车赛道馆、手球馆、篮球馆都会彻底完工并进行移交,奥运村的主体建筑将完成,场馆将通水通电,奥运播放服务机构以及伦敦2012奥运组委会也会于同日进驻奥运主媒体中心。负责基建的奥运交付局(ODA)表示,包括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在内的奥运相关基建开支截至今年3月底已耗费了58亿英镑,最终将花掉英国纳税人72.66亿英镑。
这份报告最吸引我目光的,是永久性场馆与临时性场馆间巨大的造价差异:在赛后将变身永久设施的奥运主场馆与游泳馆分别耗资4.86亿与2.69亿英镑,是所有奥运基建项目中最昂贵的,前者更占整个园区差不多一半成本;至于赛后就将拆解的篮球馆,造价仅4300万英镑(甚至较2009年时的预估造价还降低了1500万英镑),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所有大型场馆中造价最低者。
我不禁好奇,若当初由芝加哥夺得2012年夏季奥运主办权,会否办成历史上建造成本最低的奥运。芝加哥当初提出的方案,就是彻底使用临时性场馆来承办奥运与残运赛事。“伦敦人,或者说英国人,对于全盘临时化的概念还是有点本能上的恐惧,毕竟这个国家的文化一直追求长远。”设计了奥运篮球馆的Wilkinson
Eyre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Keith Brownlie如是评论。
http://s16/middle/678ae995gaa84e0b61ccf&690
尽管如此,2012年伦敦奥运仍热情拥抱了临时性概念。这次奥运有17个项目所举行的场所,将不会在赛后留下一砖一瓦,包括射箭场、拳击馆(同时也是击剑与柔道、乒乓球、跆拳道、举重与摔跤馆所在地,位于原本作为会展设施的Excel
Centre,该场馆进行2400万英镑的奥运改造后,将在奥运结束后变回会展场馆)、马术场、击剑场、曲棍球中心、射击场、网球场等。“我很高兴看到,英国的年轻一代对于理解临时建筑,毫无障碍。而伦敦的尝试,也令全球范围内不少客户说,‘OK,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概念,尽管我们不一定要与伦敦的做法一样’。”Sheard说。
在英国经济面临衰退之虞的当下,临时建筑更有另一重实用意义。例如在奥林匹克公园中看起来过于不协调,甚至被一些建筑评论家称为丑陋作品的主媒体中心。在英国经济于金融风暴后陷入困境之际,这个耗资超过3亿英镑的大型项目一度面对难产之厄运。奥运交付局不得不将其设计还原至最基本的模式,只求保证其强大的功能性。若其当初能采取临时性的概念,能否让这个如四方盒般的无聊建筑变得如篮球馆一般轻盈通透,而且造价节省2/3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