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体育事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了。多年来市场经济体育和国家的整体国家体育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提到市场经济总要和商业盈利和观赏市场商业广告分不开;提到国家政府体育总会和为国争光提振民族自信心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则属于文娱体育。只为了开心、减轻压力,或强身健体。而近些天来在媒体火起来的村SBA或是全国农村足球超级联赛几乎是文化旅游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商业化体育模式。反观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事业,尤其东欧西欧、以及欧美俄罗斯等国,体育发展的途径与我们截然不同。那里的民众把体育健身当成第一需要,这样形成的事业才能有动力。
我国以前的计划经济把体育运动分作两个部分,一个是锦标主义,把体育当成为国争光、为组织单位为地方争光的任务。体育锻炼是为了大赛中拿上名次锦标奖牌。另一个是体育健身运动,由此开展踢毽跑步打篮球羽毛游泳等体育活动。在农村可以背麻袋扛木头泥地摔跤,可以开展跷跷板秋千。其实这都属于文化娱乐体育。生活条件好些了有社区健身房、运动场,聘请体育教练,开展体育俱乐部。前者是由体育局所属运动队组织在学校选拔体育苗子,在业余体校专门培养,或是报考体育类院校或师范院校。后者是由单位工会组织活动或是自发的爱好者。体育健身则是由商业营利性企业经营场地和聘请人员。现在其实秩序很是混乱,许多营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受场租以及外聘人员不到位,经营不善垮台跑路。有的群众性文娱体育到后来变味儿,成为了纯商业的演出场所。
十几年前我就向有关部门提出过建议应该把体育项目分为四大类分别发展,可惜没人理会。
一类是国家政府的竞技体育,属于专业运动队性质。此类人才选拔要从基层体育运动组织中选拔。因为体育发的专业运动队中职业运动员需要提高技术战术水平也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否则运动成绩技战术靠口传身授决无进展。类似欧洲德英法意西班牙东欧国家球员都是带着头脑打球,绝不是光凭个人技术。特别是技战术的配合、运动员之间的协调,角度测算,运动力度节奏等等,都会是一个带有科学头脑的运动员必备。
从另一个角度讲退役或因伤被淘汰之后,一个有着科学知识学历的运动员后续转行很容易,而从小被教练选拔一心锻炼技巧的运动员下来技能单一,有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80年代退役下来的八一体工队分到前门饭店当服务员,而一些获奖的冠亚军后来一身伤病只得自谋出路。所以职业运动员的后续安排,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都必须考虑到,而大力开展群体体育活动,指派体育运动队退役的队员进入体育运动师范学校再分配到基层单位也是出路。我们看到体育发达国家的运动员都是兼职的,其实专业运动员并不多。而各地区的体育俱乐部是专业运动员的另一出路。
二类:商业性俱乐部;这属于非体制之内的,类似冠名赞助的地方团体体育俱乐部。三大球以及其他俱乐部。而体育联赛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锦标性。如丰田杯等国际赛事运动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与
国家体制上没有关系,但需要按国家指定的法律规则执行。既然属于商业性质,那就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三险一金的上,由股份制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负责法人或企业集团出资。政府只负责安排赛事和征调其中进入国家队队员。负责劳资纠纷以及法律监管。劳动者(运动员教练及服务职员工法律保障)。
三类:群众性文娱活动:这属于娱乐性质体育活动,应该在政府引领之下组织比赛,可以招商可以拉赞助。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全民健身计划,提高民众的体育健身水平,而从中涌现出的好苗子优秀运动员也是国家运动队候选的对象。群众性娱乐体育可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是有希望按照赛事标准比赛的可以指派专业运动员教练参与辅导,使业余性向专业运动标准看齐。
四类:全民健身运动:这是在竞技体育爱好者基础上进行的规范式训练。如健身房、健身馆、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机关单位厂矿企业都应该有这类场所,使全民健身形成民族自发的习惯,传统。体育运动的动作与对手较量就是竞技体育,而自己量力而行的掌控节奏就是健身运动。而合理科学的运动技巧看起来是美的感觉,而不科学的动作会损伤身体。全民健身需要场所需要教练指导,需要单位组织给予时间。所谓工间操就是全民健身,但是不拘一格的健身可以是自选运动。
目前各类健身俱乐部纷纷涌起,特别是机械车辆运动、极限运动等各类俱乐部的加入更给体育事业增添活力。而正确的引导中青年乃至青少年建立一些健身俱乐部(但需要保障人身安全前提下),经过测试完全可以开展建立国标标准、国内标准的体育俱乐部。这样可以分流一些青少年沉迷电子网络的惯性。特别是让大中小学学生多余的经历不再投入到书山题海中,并且为我国的竞技体育提供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后备人才。试想如果从中学大学体育运动队俱乐部抽调出的队员综合素质一定不差。技术指导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广大的农村鱼牧区工矿区都是体育运动的广阔天地。因为那里不乏建设运动场馆场地。而沙漠戈壁草原海滩甚至黄土高原雪山都是可以开辟体育场所的。
体育产业不仅仅包括体育人才,还需要体育器材器械、体育运动服装、体育保护装备。这是一整条产业链,更是全民健身必不可少的消费品,而这一大块产业又是可以带动许多劳动力人口就业。比如碳素纤维是由煤炭石墨烯等产业产出的。而碳素纤维可以做撑杆跳的杆、可以制造垒球棒、台球杆、羽毛球架子、做滑板、滑雪板,做汽艇等等运动体育用具。这是我国煤炭转型的好出去。而场地也是人少地多的广大农村山区开辟运动场所的发展经济渠道。其实奥运会中的许多项目都是为普通平民开设的。我国许多地区都可以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开辟标准场地。无足够场地的可以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有广阔空间的可以开展垒球、棒球、足球、橄榄球、板球运动。而马球、马术、赛马在广阔的草原都是可以开展。有水面的可以开展游泳跳水皮划艇、海岸冲浪、风帆、舰艇等运动,沙漠戈壁越野拉力赛、泥沼可以赛车、崎岖不同的山道也是以拉力竞技。其实奥运项目并没有多么神秘,这些都是从人类劳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了带有规则性的竞技,并没有超出普通人们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当我国社会转型升级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时,许多自给自足型体育消费都会使我国的GDP生产总值提升的。体育健康消费同时也是精神消费的一部分。
从观看到欣赏再到积极参与竞技是一个价值观不断升华的过程。起始,我们也许只是看看热闹,后来看上瘾了,或许有些赌博博彩意味。再就是看出门道开始上瘾,开始热爱一些运动以及运动场上杰出出色的能人明星,视为偶像英雄。于是便开始参与,而孩子便一同热爱此项运动,爱看转播看该运动信息爱上了每一场比赛,并倾向于那个战队成为它们的粉丝团。将自己业余时间投身于运动比赛上,它和与此相识的球迷结成了团体这就为后来的商业性俱乐部奠定了物质商业基础。于是那些中产阶层除了生活工作外,文化娱乐之外体育爱好以及感召性的吸引观赏也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他们爱好足球、爱好篮球、爱好乒乓球、爱好橄榄球也会一点,但是他们更喜爱欣赏看明星比赛,体育竞技。于是体育形成了一种互相关联的运动产业。在美国欧州俄罗斯东欧许多国家,体育运动水平之高是因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在中小学大学里就有相当一部分爱好者,粉丝,他们(参加各类俱乐部培训班,学校也同样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场所)所以体育运动开展就不那么吃力。而体育运动员即便退下来也会在学校在机关单位、在专业俱乐部健身房找到合适的岗位。
最后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应该把市场和事业分开,产业事业应该泾渭分明分门别类的开展或开发。政企分开,该市场经营的归市场,该由政府扶持的政府扶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