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夏心理教育
华夏心理教育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73
  • 关注人气:1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心理人物事件:寻找杀害莫尼切利的凶手 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

(2010-12-07 13:09:41)
标签:

莫尼切利

独居老人

曼哈顿的大人物

《父与子》

威尼斯电影节

心理学

娱乐

转自:华夏心理网 心理学教育专业第一品牌 推荐阅读:趣味心理学入门 

人物缩影:莫尼切利

 

马里奥·莫尼切利:意大利著名喜剧电影大师,曾执导诸多电影作品,代表作包括《大战争》《曼哈顿的大人物》和《父与子》等,曾多次在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国际知名电影节中获得大奖。1991年,他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1月29日晚,从罗马一家医院15米高的病房摔下身亡,享年95岁。

 

喜剧大师为何为自己选择“悲剧”的结果?

 

“好莱坞的喜剧一般都是快乐结局,意大利式的喜剧却往往不是这样,喜欢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生活的艰辛。”

 

“我不畏惧死亡,但多少有些忧虑困惑。比如说明天你们都还活着,而我却已经不在了。对我来说最大担心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无法继续活着的现实。”——莫尼切利

 

据悉,莫尼切利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癌,自杀前他正住在罗马圣约翰医院接受治疗,如今突然自杀,不知是受病痛折磨,还是有其他原因,比如说孤独——这个如同影子一样的黑色心绪...

 

扩展阅读:多少寂寞老人心

 

有没有听闻过这样的“伤心”事:

 

一位老人吵架无厘头,邻居们躲都躲不开,不曾想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一次在吵架中找到乐趣,从而乐此不疲;

一位老人热衷买保健品,更多是因为恋上了店员在“推销”产品时,给出的陪同散步、陪同聊天等亲情服务。

一位老人,家里生活条件非常好,但由于长期孤独,喜欢上了收集垃圾,一发不可收。

……

孤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在慢慢侵蚀着老人的心?

曾经有一首“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在互联网上转帖不衰。

……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地说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

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

很多人看了,泪眼迷离。

截至2009年年底,宁波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7万,占总人口的17%。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

相比病痛 寂寞对老人伤害更大

“以前王老太太为人挺好的,谁知两年前老伴去世,精神上受打击,性情也跟着大变,动不动就和人吵架。”在甬上一老小区,老人的邻居们说,一开始,邻里都体谅王老太太,可后来王老太太“变本加厉”。邻居们躲都躲不开,因为她有时还会主动上门吵闹。

对于王老太太无厘头的吵闹,社区工作人员颇感纳闷,于是,决定和老太太好好聊聊。两个小时后,工作人员终于了解到老人的苦衷。

王老太太平日喜欢和人交流。两年前,老伴去世,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虽说两个儿子每个月都会给她生活费,却很少坐下来跟她聊天。她特别害怕一天都不张嘴说话的感觉。后来,她发现和邻居一吵架,心里就不憋闷了,也不觉得寂寞了。

于是,找人吵架成了王老太太想戒却戒不掉的“瘾”。

不少年轻人认为,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身体健康不生病就行了,实际上,很多时候,相比肉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孤单寂寞对老人的伤害更大。

孤独、寂寞,在独居、以及空巢老人群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不少为照顾孙辈这个重要使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座城市的外来老人,也有这样的喟叹。

“虽然照顾孙儿很忙,但还是觉得闷。熟识的人少,朋友更是没有。”一位来自四川的老伯说,生活的重心就是带孩子,感觉过的都不是自己的生活,虽然与家有宝宝的老人彼此认识很容易,但也仅是打个招呼,拉拉家常,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难以成为固定的朋友。

那么,老人的“孤独感”缘何而起,以致徘徊不去?

采访中,记者遇见了一位喜欢窝在家中、大敞着门、看门外行人来来往往的独居老人。老人说,一年前,他还经常出门晒晒太阳,或去小区的老人活动室下下棋、聊聊天,如今,哪都不愿去了。

“这几年我耳朵开始背,别人声音小点,我就听不见。好几回,被人说聋子,他们不愿跟我说话。”言语间,老人有着深深的受挫感和无力感。

因身体功能退化引发的“自卑心理”,令不少独居老人在行为上愈发退缩,回避与他人的一切交往,结果,将自己困在了一张“孤网”内。

上周四,东柳坊社区。

一位老人拍着桌子,怒气冲冲:“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换房子?”在社区工作人员近半小时的安抚下,老人渐渐平静了下来,开始叙叨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隔个两三天,老人都会来一次,要求换房,述说过往。换房,是因为她觉得屋子里有肮脏的东西。”社区助老志愿者说,这位老人自老伴去世后,由于长期孤独,出现了幻觉。

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因老伴、老友的一个个离世,强化了他们已有的失落感和人生丧失的恐惧感,产生脱离主流社会、被边缘化的心理感受。”

古代中国很讲孝道。承欢膝下,侍奉父母;但如今,“承欢膝下”大抵已变成了一种存在于书籍文献中的古老诗意。

现如今,中年人各种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整天忙忙碌碌,虽然给予老人的生活照料并不少,钱也没缺着给父母花,但情感上的沟通不多,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八面来风

无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常受孤独寂寞的困扰,世界各国也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日本:“多代同堂组屋”

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日本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了自助自理。

丹麦:自助养老社区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的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那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1000欧元。

英国:老年人工作室

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