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书风的开掘和深化——由“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展”想到的
(2024-01-12 10:17:52)分类: 竹堂书论 |
地域书风的开掘和深化
——由“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展”想到的
2024年1月3日,“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以荆楚文化为内核,通过“大美长江”“尚意千载”“简牍世界”三大篇章,老中青书法篆刻家175件作品,展示了湖北书法风采,也勾勒了湖北书法发展的蓝图。
观摩展览,引发了我对地域书风的一些思考。
其一,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书风,随着人口迁徒的自由、传媒通讯的发达、现代教育的进展,已经日益淡化。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书风,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独占的结果。资源主要有历史遗存和授受传承两部分。在当代,时空几乎构不成壁垒,全国书法风尚的“同质化”是必然的。
其二,当代书法流派意义,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上。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取法对象不同,创作方法不同。粗略地划分,当代书法篆刻创作略可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国展派”,受展览体制的制约和引导,一般在经典书家、经典作品基础上,汲古创新;“江湖体”是其副产品。二是“先锋派”,受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更多取法非经典作品,表现为“流行书风”“丑书”;与书法略有关联的水墨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是其副产品。三是“山林派”,远离书坛,面向文化,独执偏见,一意孤行,可能技法不够完备,倒也自足自在。这三个“流派”并非全无交集,而是共同构成当代书法生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打造地域书风,就需要对地域的文化性格进行深度挖掘,对地域有形无形资源进行更自觉、更深刻、更独到、更持久的开发和弘扬。此次展览,也体现了从书写内容、取法对象、创作思想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弥足珍贵。
相对于周秦文化的“正统”,荆楚文化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浪漫的气质。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敏锐和先锋性。楚篆相对于周秦篆书,是叛逆的、新锐的。宋的尚意相对于唐人尚法,也是叛逆的、新锐的;《黄州寒食诗》《松风阁诗》诞生于湖北,米芾是湖北人,也许并非偶然。清代的张裕钊、杨守敬,以碑派书法崛起,也体现了叛逆性、先锋性。这个粗略的路线中,应该有荆楚文化的潜在支撑。苏、黄、米都是诗人作家,张裕钊是杰出的散文家,杨守敬是杰出的学者,或许又是一个经线的贯串。
如果我们从这两条线来考察当代湖北书法,则湖北人、湖北走出的人、来湖北的人,共同构成的湖北书法群体中,荆楚文化的烙印是什么,荆楚文化如何焕发时代的光彩,则是一个当代的课题,也是湖北书坛的责任和担当。在这个意义上,“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展”就不仅是一个展示,更是一个宣誓和开端。
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