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称呼二三事

(2022-12-12 11:31:29)
分类: 竹堂随笔

称呼二三事

我曾经为一老年大学讲过几次课,学员年纪,大抵长我二三十岁,上课时,也尊称我为“孟老师”。余岂敢焉!不过既然授课,也便聊以应之。课下,也有老者投稿,附信或电话,称我为“孟会祥同志”。那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习惯,有时代烙印的亲切。“同志”称呼,当然有政治认同的因素,称不上同志,大概就不是“人民内部”关系了。“同志”这个称呼,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乃有被同性恋所专用的趋势,真是遗憾。“同志”的称呼既废,现在机关衙署通知事宜,往往直呼其名,而且语气中带着居高临下、威风凛凛之感,几如狱吏之呼人犯编号,这倒是客观的。

有一官长,我称他总是称其官职,他称我为“老弟”,以显亲切。赠我图书,也写“老弟”,其实不合适。因为弟、棣、贤弟、贤契之类,一般是老师称学生的。我知道他不懂这个礼,也不放在心上。尝有一人,颇有学,虽年长我一两岁,分属同侪,赠我图书,也称我为“弟”,我转眼就扔了。后来想想,或许他是无意的。

老师可称学生为“弟”,甚至可称为“兄”,但学生不可称老师为“兄”。不过,师道尊严,应重在道,不在称呼。师生之间,如果亲如兄弟,叫“哥哥”的情况也没啥,乃至与师母嫂嫂开玩笑的事,也常有。齐白石曰:“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还有更亲密的关系,比如师生恋,叫啥都无所谓了。比如鲁迅叫许广平“广平兄”“广平仁兄大人阁下”,也叫“小白象”“小刺猬”。

我曾经给一位朋友写信,自称“仆”。这位朋友爱护我,直接指出,“仆”“下走”这样的谦词,只能长对幼、尊对卑用,施之于朋友,就成了笑话。我受教了,一直心存感激!“朕”“孤”“寡人”这样的自称,原来也是谦词,如果施之于朋友,岂不是笑话。

曾经,大家相互称“师傅”,一般加儿化音,为“师傅儿”。我曾接到一个读者电话,问我姓,我说姓孟。他说,那称呼你“孟师傅儿”吧?我说:好!“师傅”太严肃,“师傅儿”又似亲近,又有“老师儿”的称呼。“老师儿”应该是“老师傅”的儿化,不是“老师”的儿化。凡儿化者,小之也。“老师傅儿”,也弄不清是老是小,暗藏着敷衍的痞气,所以,近年以来,大家又相互称“老师”了。这“老师”,当然也是敷衍,认不得真的。曾有一人,称比他年纪稍大的一个女同事“老师”。这位女士说:“您别喊我老师了,叫我的名字就好!”此人曰:“你认为我真喊你老师?这不过是打个招呼的通称。你也不想想,你是大专毕业,我是名牌大学毕业;你是科员,我是科长,我凭啥会喊你老师?”他说得没错,但听了,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适收到微信,曰“请孟总编后贤不吝赐教”。我只知道“先贤”,不知道“后贤”。赶紧百度,解释为“后世的贤人”。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