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郗鉴吐哺

(2022-11-30 11:28:41)
分类: 竹堂散文

郗鉴吐哺

孟会祥

日前静默,新冠之外的事,鲜能引起我的兴趣。然而忽然看到郗鉴吐哺的故事,不由想记下来。这就像旧疾复发了一样。

“吐哺”,就是吐出来口中的食物。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们耳熟能详。周公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握发吐哺,是怕怠慢了贤士。当然,以周公之尊,不可能吐出来再吃回去。

郗(读作“希”,古音“吃”)鉴,身份名望不能与周公相提并论,但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是王羲之的岳父,“东床坦腹”的指使者和裁决者。郗鉴与王羲之族叔王导都是东晋重臣,联谊当然有家族政治的因素,不过王羲之与郗璇婚姻美满,倒成了一段佳话。郗鉴是山东人,永嘉之乱时,逃回山东,暂时遇到了生活困难。《世说新语》载:“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乡人管郗鉴饭,郗鉴带着侄子外甥吃,乡人就不愿意了,于是他想了个对策,把饭噙在腮帮子中,回去再吐给两个小儿吃。

这个故事后的跟帖中,有两种质疑。其一,乡人怎么那么抠,小孩能吃多少,搁住当面说出来?其二,腮帮子里吐出来的食物,多不卫生,交叉感染了怎么办?这样的质疑,肯定是没有挨过饿的人提出来的。我生于1965年,也没有真正挨过饿,但亲耳听到长辈叙述过天下大饥的情状。母亲在世时,曾告诉过我两件事。前朝年歉时,母亲见一小女孩,孤身一个,饿毙在墙根儿。有个邻居老人,拿半截煮红萝卜,掰着她的嘴一点一点往嘴里抹,同时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往嘴里灌水,慢慢地,小女孩睁开了眼睛,活过来了。还有一件事,是三年困难时期,村人张某,病奄奄地在路上走,突然,他前面有个人呕吐,张某扑上去把那人哕出来的东西吃了。生命脆弱,活下来是首要的,其他都不重要。还有一件事关于厚道不厚道,我是听街坊长辈说的。我乡有个虚礼,吃饭时,见到外人,就会巧让一句:“搁这儿吃吧?”被让的人,当然不会吃,赶紧说:“不了,不了。”并不言谢,谢意已在其中。困难时期,一人从食堂领取一小根红薯、半碗菜水,方就食,一个邻居经过,让道:“搁这儿吃吧?”那人并不答话,虎躯一震,一手抉过红薯摁入嘴中,一手掇了汤碗,一饮而尽。礼让者毫无防备,瞠目结舌。从此,两家再不来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一笑释之,情归于好。有这些故事记在心上,吐哺的事,真不难理解。

如今,科学昌明,饥饿或许不会重来。然而,轮回往复,相似的事情,也未必不会再现。想起这些,可自警也。

2022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