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1]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自杀之也,一间[2]耳。”
【注释】
[1]亲:指父亲、兄长等亲人。
[2]间:这里指很接近。
【译文】
孟子说:“我现在才知道杀害别人的亲人的严重了。如果杀害了别人的父亲,别人也要杀害你的父亲。如果杀害了别人的哥哥,别人也要杀害你的哥哥。这和自己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只有一点点差别罢了。”
【阐释】
孟子这几句话看来是有感而发的。在氏族宗法社会里,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孟子当时大概是看到了这种氏族间仇杀的可怕景象:冤冤相报,无休无止,甚至带来了灭门、灭族的人间惨剧。所以说:“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正因为如此,儒家提出了一个“恕”字来解决这种过分紧张的人际关系。本来在这些相互仇杀的问题上,也说不出个谁是谁非来。让步、宽恕,抹稀泥,糊涂一点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恕”道的最好注脚。而不忍、不退、不恕、打打杀杀的结果,是规模更大、后果更严重的报复,并陷入恶性的循环之中,有时甚至还会延续至几代人。近代金庸、梁羽生风靡于世的武侠小说,便是描述这一社会现象,而又以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来稀释或解决这一仇怨的。“恕”也是众多武侠小说的主旨。恕,是远祸之道;暴,实为招灾之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