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宅楼加装电梯”是个好主意

(2010-05-18 11:24:56)
标签:

电梯

电费

浙江日报

老楼

住户

杭州

http://s13/middle/6754d12eg86d706bee95c&690
                                       图片来自百度
(本文已被“中国博客家协会”、“ 全民反贪腐”两个圈子加精)

    好像是事先有约似的,文汇报和浙江日报先后在上月24日和30日发出文章,讨论“旧住宅加装电梯”问题。文汇报用了半个版面,浙江日报用了1个版面。既然是讨论,总有不同意见,但报社的倾向很明显,支持。

    早在去年,在江苏的扬子晚报上,我读到过老楼装电梯的报道,有一个墙门12户人家,除一楼外,其余10户都愿意装,分摊的费用是每户7000元。当时就觉得此事办得不错。

    前几天,文汇报与浙江日报展开讨论的事,我与一些四五十岁的同事谈起,他们有的住五楼,有的住六楼,都说这是个好主意。我想,那些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住在二楼以上的,应该更欢迎了。年纪大了,上下楼很困难,提点东西更是累得不行。换房子吧,有的经济条件不行,有的住惯了,不想动,有的可能与孩子住在同一小区,要动就得一起动,装电梯就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

    多层楼装电梯,年轻人也欢迎。杭州就有一位年轻读者对此提议举双手赞成。买房子的时候,可能因为价格的因素,选在了七楼。本来没感到什么不便,年轻力壮,百十个台阶一口气就上去了。有了小孩之后,问题来了。孩子需要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抱着孩子,提着手推车,还带着孩子要用的尿不湿等物品,从七楼跑上跑下,真不是件轻松的事。还有更年轻的80后单身汉,也主张老楼加装电梯。他们的理由是装上电梯可以“提高老小区的居住优越感”。老小区由于年份长久,舒适度无法与新小区相比,电梯能够弥补部分缺憾。其实年轻人赞成还有一个原因。上了年纪的父母或再上一辈的老人住在五六层行动不便,他们得隔段时间去帮老人下楼活动活动,有的干脆得背下背上。有了电梯,就能减轻他们的体力负担。

还有残疾人。他们无论老少,上下楼梯都有困难。

    问题当然也有。杭州和上海的读者都提到了资金问题。一些老人靠退休金生活,从企业退休的老人,退休金又比较低,年轻打工者只有千把元一月,加装电梯对他们来说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就是电费分摊问题。每户人家人口有多少,有的只有老两口,电梯的使用次数肯定少,有的三代同住一屋,电梯的使用肯定多。除了人口,社会关系也不尽相同。有的亲戚朋友多,经常有人来看望,有的是从外地来的,当地“举目无亲”。有的老人一年有几个月要出外居住或到孩子家住等。总之,电费如果不分情况一律平均分摊,装上以后邻居之间有可能出现纠纷。

    这些问题不解决,一个楼道的住户就可能有的同意装有的不同意装。涉及利益问题,统一思想比较难。但是也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出了好办法。安装费用问题,杭州市一位人大代表调查,加装电梯分摊到户的费用,居民能够接受的在5000元到20000元之间,南京报道的个例是7000元,如果属实,杭州人应该可以接受。另外,广州市已经出台的“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规定,除了住户出资外,也允许动用住房维修基金和公积金;还规定加装电梯有2\3住户同意就行。比较富的国家如芬兰的办法就更好了,旧楼装电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居民各出40%、15%和45%。电费分摊也有办法,只要在电梯系统中加装IC卡门禁系统,住户凭卡使用电梯,就能准确计算出每户使用电梯的电费。

    宁波的多层住宅装有电梯的,只有最近几年开发的很少的几个楼盘。除此之外,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后建造的大多数多层住宅,都没有电梯。而且宁波的老龄化程度与上海、杭州差不多,经济条件也基本相同。所以这件事在宁波同样可行。

    此事关系到相当数量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是一项不大不小的“民生工程”。对于有关行业来说,它又是一个不小的商机。如果能尽快实施,无疑给目前还不够火旺的“内需”添了一把柴禾。现在就等有关部门行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