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原是个纺织厂的下岗工人。下岗之后,卖过小商品,直销过安利产品,卖过钙片……近几年,张悟本突然火了,成了“神医”、“大师”、“养生专家”。他的一个讲座,出场费20万元,15分钟看一名患者,收费2000元,为期一个月的所谓“康复营”,收费3万元,再加上卖书、卖光碟,他一年创造的金钱难以计数(据5月29日《文摘报》)。
张悟本靠假学历、假身份欺世盗名,靠绿豆汤、长茄子忽悠患者,竟然能成为“粉丝”无数的“专家”、“大师”、“神医”,个中的原因很多。就是说,为张悟本的窜红,有许多人做出了“贡献”。但我以为,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我们的媒体。
首功是出版社。张悟本走红的关键一步,是出版了一本叫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书。曾被称为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的贺雄飞发现了张悟本,认为“在一个全民重视养生的时代,他的观点如此与众不同”,“经过包装后一定能火起来,书肯定能畅销”,并决定这本书一定要由“够主流够官方够权威的出版社来出”。于是通过私人关系贺雄飞找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此书就在2009年11月顺利出版。
二功是网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出版后,当当网与卓越网在首页重点推荐此书,每天网上销售就达到8000多册。由于网络所具有的无边的威力,一些书店都把张悟本的这本放在显著位置给予推介,销量均居首位。
三功是电视台。在此之前,张悟本所在的公司曾要求电视台采访张,还表示愿意出点钱。书畅销后,电视台一反常态,主动邀请张悟本去上节目。2010年初,北京电视台“民以食为天”节目邀请张悟本出场做了节目。今年2、3、4月,张悟本三上湖南卫视的脱口秀节目“百科全说”。这两家电视台在国内都有相当多的观众,再说张悟本口才不错,养生观点又“标新立异”,引起无数观众的追捧。至于曾任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全国推广总监、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策划主管等人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替张悟本卖力,可以看作是个人行为,暂不计算在所在单位的功劳簿上。
张悟本原本在社区开开讲座,被忽悠的人群有限。媒体一介入,它的影响一下子就被无限放大。因为媒体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性,在现代社会,它几乎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所有角落。再加上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对媒体仍有较高的信任感,总认为书上说的、报纸上登的、广播电视上播的,总不会错。危害就这样被扩大了。
真实性是媒体的生命,也是维系媒体公信力的根本。人们对媒体的信任,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媒体经常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不惜传播虚假信息,受众的信任度就必定会降低(其实现在已经降低了不少)。如果媒体经常(早已经不是“偶尔”了)传播不实信息,那么,总有一天,受众会对媒体失去信心。到那时,媒体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媒体的监管部门。一些媒体见利忘义做出损害受众同时也损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为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前没有阻止,事后也不见有什么惩处的行动,比如敦促曾为张悟本两肋插刀的出版社、电视台、网站对受众有所表示,那怕是一句道歉的话也行。对这些影响民众利益也影响媒体生存的大事不予以监督,监管部门不是形同虚设了吗?
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有点疯狂,一些人为了追逐金钱什么丧天害理的事都敢做,张悟本只是其中一例。在这种情势下,媒体及其监管部门理应保持清醒,守住底线,抑制疯狂势头的暴涨和蔓延,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这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