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觉诗歌——杜甫江碧鸟逾白的思想

(2011-08-01 12:45:34)
标签:

杜甫

夔州

宋体

《全唐诗》

检校工部员外郎

杂谈

 

 

动乱何日尽

回家何时梦

 

感觉诗歌——杜甫江碧鸟逾白的思想

 

 

    杜甫的诗总是打动人,总是于不经意间的风景中给人主题给人思想。近读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亦如此。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读之感觉,一如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饱蘸山水美丽,水墨泼洒愁绪,令人感动且遐思无穷。

    诗,由景入情,结构分明。我译之成一小文,题为《江山天问》:这一刻,无风,有阳江上平躺,有天深邃水镜;这一刻,江鸥,掠过蓝天白光,掠过绿水洁翅。这个时候,遥远青衣山明,影子那么长长;这个时候,遥远点点杜鹃,花红点燃静江。鸥翅天水更白,如闪电一刹那眼波;杜鹃春山眼睛,激情眸子余梦。于是,我把江上细波叠成日历,一波一页翻过,一波漂泊一叹,一页忧乱一春。我站在春夏交替的桥头,我彷徨,我天问——动乱何日尽,回家何时梦?

    再读杜甫《绝句》,感觉其写作技巧精妙,这便是运用大反差大对比的手法而成功。即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以美衬悲,以问衬愁,抒发诗人深情。什么深情呢?《全唐诗》和诸多教科书都解为:是乡愁。果然么?“诗眼”常常成为解读诗歌的钥匙,因为诗眼是诗歌中最能提携全篇,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绝句(江碧鸟逾白)》的“诗眼”是“何”字,一“何”天问,一种反对战乱,向往和平的思想情感油然。“乡愁”只是这个主题的深化而已。

    我们再看此诗的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省巩义市人;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才获小职;安史之乱,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又因战乱,他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后出三峡,漂泊鄂湘,贫病而卒。这首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羁旅异乡,看异乡美景,想战祸不断,有家不能,于是触景感慨:大地平和,家乡也美丽;表现了他对战乱之痛恨,和对和平之向往。

    思想,永远是好诗的首要标准。如此,才动人,才生命力。(900字, 20118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